王志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提高生育率、支持家庭发展和增强女性职场保障已成为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关于“延长女性产假”的提案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2024年两会上,这一议题再度引起广泛讨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华田代表提议: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降低养育成本,建议延长女性带薪“育产假”达2年,直到孩子上幼儿园。该提案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女性提供更充分的休息、恢复和照顾新生儿的时间,降低职场母亲的压力,提高生育意愿,同时也是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一种保障。对此,广大网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那么延长产假究竟意味着什么?产假的延长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延长产假的社会意义
甘代表的提案一经公开,便获得多数网友的支持,“要是休两年我马上生,生三胎都可以”“支持!非常支持!这就开始准备生二胎”“赞,孩子需要家长带,老一辈教育不一样”……那么,众望所归的延长产假能够带来哪些社会意义呢?
第一,提高生育意愿。研究表明,产假长度与女性的生育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项覆盖多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那些提供更长产假的国家往往拥有更高的生育率。欧洲国家通常以提供较长的产假并且父母双方都可以享受育儿假的方式刺激生育,例如,英国的常规产假在26个星期左右,希腊的产假一般是17周、最高可达43周,保加利亚的产假最高可达59个星期左右。由此,延长产假可以减轻女性因怀孕、分娩及育儿所带来的经济和职业发展压力,从而间接提高生育意愿。
第二,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观念转变。长期以来,育龄女性在职场上往往因为生育问题而遭受歧视,甚至被边缘化而导致错失晋升机会。通过延长产假,不仅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充足的恢复期和照顾新生儿的时间,还能通过法律形式减少女性因生育而受到的职场不公,从而推进性别平等。此外,由于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长期存在刻板印象,将女性视为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角色,因此从长远来看,延长产假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的机会。
第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从儿童福利的角度来看,母亲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新生儿,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极为重要。母亲与婴儿早期的亲密接触对于婴儿的心理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延长产假有助于增强母婴间的情感联系,为婴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二、延长产假的潜在风险
尽管大部分网友对延长产假的提案表示支持和认同,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建议和现实距离太远了”“不切合实际吧”“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对于延长产假影响的讨论不应只局限于其对时间限度的拓宽这一个领域,而应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
第一,一味追求延长期限容易陷入“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的怪圈,会间接导致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延长产假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更长时间的员工缺席,最关键的是,带薪休假的费用由企业买单,“政府当好人,企业成了冤大头”,从而导致临时替代人力的增加与管理、用人成本的上升。此外,延长产假还会进一步导致劳动力市场中的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行业产生一定的压力。
第二,职场再融入难题与女性职业发展延迟。产假结束后,女性重新融入职场面临的信息落后、职位变动等再融入难题和长时间产假带来的职业发展延迟现象,会导致女性错过晋升机会或重要的项目,从而影响职业发展和薪资增长。
第三,诱发更深层次的性别歧视。由于延长产假带来用工成本的上涨,部分用人单位担心长时间的产假会对公司的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对雇佣女性员工持保守态度,从而产生隐性歧视,因此无形中减少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就业机会。
结语
延长女性产假的提案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生育意愿,促进性别平等,还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和发展。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企业成本增加、职场再融入难题和隐性歧视等潜在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建立健全回归工支持机制,对产后再入职女性提供职业培训与公共政策引导等多种措施,为延长产假提供可行的支持和保障。此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平衡产假政策的性别角色,鼓励父亲参与育儿,是推动社会保障体系进步的关键。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朝着更加平等、包容、健康的社会迈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