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博士5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鼓励竞争也要兼顾尊严

□蒋璟璟

近日,一则《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的截图在多个关注高教领域话题的网络平台上引起关注。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办法规定,太原师范学院“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务期为8年”。同时,还规定,“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面对质疑,该校一名教学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以及院所层面还会有进一步对人才支持的方案。(澎湃新闻)

高校“非升即走”游戏规则下,大学的新进博士、青年教师,一旦无法通过聘期考核顺利晋升为副教授,那么就只能“卷铺盖走人”。讽刺的是,倘若横向对比来看,太原师范学院的做法,居然可说是“不乏人情”——毕竟,很多大学被淘汰的教师都得“自谋出路”,其甚至连一个校内的后勤保障岗位都没有被提供。

“非升即走”,很残忍;“下岗再就业”,很现实。以往,青年教师的就业和流动,其实是有着一条隐秘的梯度链条。比如说,一些从“双一流”高校被挤出的青年教师,退而求其次,选择去“双非”院校或者地方院校任职。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类较低级别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作为青年教师的备胎和后路而存在的。其接纳了大量的“被淘汰者”,与此同时,也因为高层次人才的加入,而充实了自身的师资。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但事情的走向,后续显然发生了变化。相当多曾被青年教师视作后路的院校,如今也是“路越走越窄”。一些地方院校、双非院校,如今对于新进博士,也开始普遍实施“非升即走”,这不能说是东施效颦,但明显引发了强烈的水土不服。当诸如太原师范学院这类的高校都白纸黑色、严词厉色地表示“博士5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其带给青年教师们带来的内心震撼,无异于备胎爆胎的晴天霹雳。

如果说,双一流大学可以以相对较为轻松的心态,让被淘汰的青年教师“另谋高就”;那么,作为几乎是教职最后一道屏障的双非院校,则面临着更为棘手的局面。“博士5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保卫”,太原师范学院校方的意思,或许是做人留一面,给被淘汰者一个饭碗,不要赶尽杀绝。然而,在青年教师们看来,或许会觉得,这一职业安排带有强烈的羞辱意味,分明是有辱斯文、变相赶人。

须知,大学教师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场打工人,这份职业自带荣誉感与神圣性,如何尽可能地鼓励竞争、优胜劣汰,同时兼顾青年教师们的尊严与出路,这显然需要在“非升即走”的大框架外,更多一些人性化的细节性安排。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