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万大学生即将毕业 实训机制助力就业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2024年3月,大学毕业生们迎来了繁忙的毕业招聘季,《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京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官方账号上统计得知,仅3月份,北京高校大学生就将迎来超过50场涉及各个行业企业针对性的双选会。

“我们召开了专场人才双选会。”最先在3月1日召开双选会的北京科技大学人士向记者表示。据了解,华为、宝武集团、首钢集团、中国电科等在内的350余家单位,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双选会现场火爆,参会单位及毕业生人数均超过往年同期水平,达历史新高。

双选会召开进入高峰

记者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公布的信息中看到,在3月举行的50多场双选会中,多数是各个大学针对自身的专业和行业特点举行的双选会,还有一些特色双选会。

例如,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场女大学生专场双选会成功举行,不少应届毕业生前来求职。此外还有建筑行业、生物医疗行业和2024届毕业生文科类专场双选会。

其中,即将举行的文科类专场双选会,参会单位有34家,招聘岗位1084个。

一家幼儿园的岗位招聘说明中显示,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历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小学和中学普遍招聘有硕士学位毕业生。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促使大学生一进入校园,就会为就业积极进行准备。

一位常年负责就业工作的高校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大学生对就业更有规划,认识问题也很现实,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准备考什么证。学生刚进学校看着就很成熟。”

同时他表示:“从今年的情况看,学生们就业都很积极,以往研究生毕业阶段会获得好几个岗位,再进行选择。现在,只要差不多的岗位,学生就不会犹豫,很快就会签就业协议。”

他认为,相对于疫情,现在企业可以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这对确定岗位是非常有利的。疫情期间用人单位只能线上进行面试,效果不及线下面试理想。

有一些特殊职业如石油行业,对口就业岗位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每年对毕业生需求都相对稳定。”前述人士表示。

就毕业后的收入而言,记者在国聘网上看到,收入较高的岗位是软硬件工程师,小语种外贸人员。岗位的最高收入普遍能达到月薪2万元以上。

各方平台和学校以及毕业生自身都在积极努力就业,2024年高校毕业生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就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

王晓萍还表示:“人社部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拓宽市场化的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标准,兜牢兜住民生底线。”

据了解,人社部将对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稳定扩大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募集见习岗位超百万,加强困难毕业生专项帮扶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帮扶,稳定就业水平。

推动创业

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也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目前,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外,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竞争力。

近日,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的通知》,集中推出稳岗扩岗促就业、就业指导进校园、高频次就业招聘、精准就业帮扶等十个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行动。

“搭建高校毕业生实训平台,推广‘高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三方交流合作机制,建立由企业发单、机构列单、学生选单的‘订单式’市场培训机制。”《关于开展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的通知》指出:“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针对青年求职短板,开展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项目,帮助登记失业青年提高求职能力。鼓励面向青年开展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培训。”

据了解,北京将研究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紧扣首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的创业支持,助力师生共创项目成果转化。

针对创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永好向记者表示,建议拓宽乡村产业空间,鼓励支持年轻人就地创业就业,把人才留在乡村。

他指出,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引导本地学子返乡创业。为回流年轻人提供贷款或补贴,降低创业风险。搭建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年轻人提供场地、基础设施、法律和财务咨询等方面的赋能支持。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事业,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人才培训,共同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能力建设体系。

他还建议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的多渠道、立体式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训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补贴,推动返乡创业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编辑:封莉 校对:翟军)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