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哲学硕士拟聘为火化工,人才何须拘泥“大用”“小用”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图源:澎湃新闻

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公示的一份拟聘用人员名单成为了舆论焦点。名单中,不乏拥有香港中文大学、985高校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背景的毕业生,而他们拟被聘用的岗位却是遗体火化工。消息一经曝光,激起了强烈反响,不少网友感叹:“太卷了吧!”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人才浪费”,甚或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毕业生应聘小众冷门岗位,总能吸引不少舆论关注。从直观角度看,哲学硕士、建筑学学士去做遗体火化工,确实与人们习惯上对于高学历人才职业选择的期待存在偏差。在很多人眼中,这些名校毕业生应该进入科研、教育、金融等更为光鲜的“高端”行业,而不是从事这样一份不起眼,甚至略带沉重的蓝领行当。但其实,这种观念是对人才价值的一种狭隘理解。

所谓的人才价值,并不单一地由其学历或学术成就来衡量。而是应该根据个体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判。遗体火化工虽然看似“普通”,听上去不够体面,但它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需要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因此,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加入这一行业,未必就是人才浪费,反而有可能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专业水平。

仅就招聘中的哲学硕士而言,哲学作为一门探讨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表面上看与殡葬业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若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哲学关注生命的终极意义,而殡葬业则是生命旅程的最后一站。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做遗体火化工,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尊严,为逝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更有尊严的服务。

事实上,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包括那些愿意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何况,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某个人在某个阶段选择了某个职业,就过早地断言这个人的职业价值。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些遗体火化工会因为种种原因转行,甚至晋升到其他岗位。他们的学历和经历,或将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因此,公众不该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于,当前,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低门槛”的岗位,屡屡出现了高学历人才的身影,这一现象确实值得关注和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培训,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些热门行业或岗位上?

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人才浪费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高学历人才从事“非主流”的职业,都是“大材小用”。很多时候,真的人才并不拘泥于“大用”“小用”。公众当以开放和包容的视角看待这一现象,并尊重个体的职业选择。同时,社会也应为不同职业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确保人才能够根据其能力和兴趣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