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爸爸的日记
01
【导语】
最近看到了个很“有趣”的新闻。
前体操奥运冠军杨威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说,去年以来,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欢欢和乐乐,先后生了好几场病,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状态都不是太好,他不得不听从学校的建议,把孩子暂时接回家里。而为了安置孩子,他专门请了一对二的家教,钱花的虽然挺多,但效果还是挺好的。
网友们呢,一边赞叹教育孩子就是一件烧钱的事,特别是给孩子请家教更是有种“钱在烧”的感觉,一边就很“自然”的把目光转到了杨威孩子的身体素质上。
杨威和妻子杨云,都是正儿八经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是一等一的好,甚至说个顶级都一点都不过分,按理说他们的孩子应该身体很棒,并且或多或少的遗传一些他们的运动基因。就算只遗传了爸爸妈妈随便一个优点,单拎出来,也是超越常人的样子。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说身体素质吧,经常能在杨威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孩子生病的消息,一会是发烧打点滴,一会是肺炎闹到要住院,这个去医院的频次简直成了医院的常客了;
说运动细胞吧,大儿子在不间断的体操训练中,终于喜欢上了高尔夫,二女儿呢,练了会体操,直接是从上到下伤痕累累,不得不紧急叫停,虽然说小女儿还小,但是从哥哥姐姐的经历不难看出,这个运动的天赋,真的是欠奉啊;
说满足爸爸妈妈的期望吧,很显然,三个孩子没一个继承了他俩优秀的体操运动基因,甚至连他俩的运动基因都没继承上。
看着在赛场上自信满满威风八面大杀四方获得荣誉无数的运动员杨威,再看看在孩子面前焦虑又不得不“认命”的孩子爸爸杨威,说句不好意思的话,还真的挺缓解自己焦虑的。
02
【不能“遗传”的,还有智商】
关于自己的优秀能不能遗传给孩子这个问题,杨威没回答好。
不过他现在无奈的表示,自己已经接受这个现实了,并不是说爸爸妈妈是优秀的运动员,孩子就一定也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就都由他们吧!
但很多爸爸妈妈还没接受现实,包括开心爸爸自己,不止一次在开心的学习上死磕,但最后的结果不能说毫无效果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之前看过一个“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样的体验”的话题。
有位网友说他的朋友本科清华,硕博哈佛,妻子本硕博都是清华,结果生了个儿子年年倒数第一,连个倒数第二都进不去。现在一说起来就是,老子学习时没挨过的训,全攒到儿子身上了。
虽然说这个网友的分享有些极端,但确实是展现出了一个扎心的现实,那就是爸爸妈妈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智商,很难完整的遗传给孩子。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有个很出名的“均值回归理论”,正好解释了“智商”这个基因,在父母和孩子之间遗传的一些规律。他是通过孩子和父母的身高,进行测量并且总结,最终得出了结论:
父母的身高比较高的话,他们孩子的身高不会无限的高下去,父母身高比较矮的话,他们孩子的身高也不会无限的低下去,放在图上来表示的话,就是虽然过程会有振荡,但最终会回归到平均值。
智商也是一样,过程中会有高有低,但最终是会回归到一个平均值上的。
而如果以爸爸妈妈的智商等级来看,孩子妥妥的就是没遗传上,也没遗传好。
如果是普通的爸爸妈妈也就算了,要真的是碰上那种天之骄子般的父母以及学渣般的孩子,当爹妈的真的是连死的心都有,而这也正是很多爸爸妈妈教育焦虑的来源。
03
【普通,才是绝大多数人最终的样子】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希望他们学习上能够自觉,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为人父母最为朴实的想法。但很多事情,不是说我们想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养娃这件事,真的是太过于“随机”了。
可能爸爸妈妈下了很多功夫,付出了很多时间以及金钱,搭进去了很多精力,但孩子的变化就是不尽如人意。
想让他们学习成绩好点,人家就是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想让他们有点好的体育爱好,但人家就是对爸爸妈妈做出的规划毫无兴趣;想让他们变得懂事一些,但人家就是我行我素干什么都以自己为先。每每看着孩子和自己的希望愈来愈远,真的是让爸爸妈妈们焦虑死了。
其实看了上面的“均值回归”理论不难知道,父辈祖辈的成就再高,孩子大概率也只是个普通人。这是千百年来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不是说我们想打破就能打破的。
普通,才是绝大多数人最终的样子。
网上有句很热门的话,是这样说的:
人生有三个必须接受的事情: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孩子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其实才是养育孩子最正确的心态。
04
【不“期待”遗传的父母,该做些什么】
当然,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就算是不期待“遗传”,也应该主动去做些事情。
比如接受孩子的现状。
养孩子,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性目的,非得把爱不爱和学习成绩好不好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所谓的功利性目的,大都是爸爸妈妈把自己对社会的不如意,以及自己曾经的缺陷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已。也没多想一下,孩子这么小,怎么又能承担这么多呢?
而且,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最没有可比性的,也许有些孩子就是开窍的早,就是能更早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全身心的沉浸进去,但有些孩子就是比较贪玩,就是没形成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就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这并不代表没开窍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可能他的优势体现在别的地方,可能再等等他们就觉悟了。
所以,爸爸妈妈还是应该接受孩子的现状,并且多让孩子和自己比较,而不是和其他孩子比较,这样的话,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会好过很多。
比如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
这里开心爸爸想说的是父母要与自己和解。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之前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了,真的是360行行行出状元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习以及考上大学已经不是成功的唯一选项了。
社会的宽容给了孩子们更加多样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去尽量的发挥以及放大,而当爸爸妈妈不再把眼光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时,所谓的焦虑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比如给孩子其它方面的帮助。
最后就是给与孩子一些其他方面的帮助,能够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做的更好。
开心爸爸就很喜欢一句话,作为爸爸妈妈,不是说非要把一颗小草培养成为苍天大树,那样不现实也很难,这个过程小草和爸爸妈妈都很累。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为一颗茁壮的,青青郁郁的,有自己独特思想的,在很多小草中都能脱颖而出的小草。
所以,与其死磕学习,还不如多观察观察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夯实特长,引导孩子成为自己喜欢成为的样子。
这才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05
【最后】
上面开心爸爸说了很多,教育大家要看开,不要对孩子太过苛责,但为人父母,又有谁不希望孩子能够变好变得优秀呢?
但还是那句话,现阶段的优秀已经非常的多元化了,学习成绩好是优秀,有自己的特长也是优秀;做事认真是优秀,在某些事情上专注力强也是优秀;考上大学是优秀,有了自己的爱好以及事业也是优秀。
只有看开了这点,才是真的脱离了教育的焦虑,才是真的与自己与孩子达成了和解。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