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专业被AI淘汰,你是不是想反驳?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变得越来越容易,受此冲击,韩国德成女子大学最近决定取消法语和德语两个专业的招生;近年来,韩国大学已经出现取消语言专业或将语言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的趋势。

听说大学有专业被AI淘汰,你是不是本能地想要反驳?在网上,不乏这种论调,大都以“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开头,大意就是,人类的情感、意志、创造力都是独特的,人工智能再怎么先进也赶不上。

“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的观点,人类并不陌生。前些年,就有人说,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力完成婴儿都能轻松办到的人脸识别。但到了今天,当人工智能在茫茫人海中瞬间锁定犯罪嫌疑人时,这些人除了沉默还能说些什么?正如《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的,“如果认为人类永远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无意识的算法永远无法赶上,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

重大科技成果,往往会取代一批岗位,就像汽车和火车大大解放了人力,让黄包车夫、马车夫、货郎、挑山工、“棒棒”、驿站管理者等不计其数的岗位被取代,结果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效率的极大提升。人工智能在一些岗位取代了外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好消息,但对社会来说不是坏事。将人才分流到社会需要的其他专业,避免人才扎堆和机器“抢活干”,这才能体现人的尊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今天在一些人眼中“永远不会”被取代的人工岗位,将来会不会被不断发展的科技应用取代?从历史经验来看,说“永远不会”要么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要么是一种无奈的自辩——行业日落西山,口头上决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有的人动辄搬出“灵魂说”,认为“没有灵魂”的机器在有些方面始终不如人类,比如,机器怎么也演不出来“老戏骨”的表情和眼神。无神论者是不相信灵魂的,这里的“灵魂”听上去很玄,说到底就是指情感。机器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拥有情感,这些问题还在研究之中,但另一个问题是,你从事的工作中包含了多少情感成分,你的工作到底有没有“灵魂”。如果你本来只是如机器一般在工作,最终被机器取代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淘汰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机器能干的活,就交给机器吧,让人去干机器暂时还不擅长的事,这不正是科技解放人类的样子吗?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赵鑫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