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需要,因为教育目的。
不需要
很多东西我们不需要再研究一遍,直接拿来用就行。
比如,阿拉伯数字,要讲起来可以写一本书了。
这里面印度人如何发明数字、为什么他们最早使用0?
有人说是跟他们信佛,他们的哲学里有【虚无、空空】的概念……
你真的要写到数学课本上,挺耽误事的。
我们学的数,本身是离散的,你说我学个一加一,我再去研究一下离散和连续?
教数学是为了孩子们能运用数学,能用不代表你要知道来龙去脉。
真的去琢磨,很多人也搞不明白,比如高等数学经常用到的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再去证明一遍?
大部分人都不行,直接用得了。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拓展嘛,写到教科书里真不合适——搞不好还把孩子弄乱了。
有必要的讲一讲,没必要的就算了。
教育目的
我们当前的教育是讲效率的,小学认知水平有限,6年时间却学的东西很少。
初中高中开始加量,大学的内容更多,所以很多东西也加不进去。
本质上是工业革命以来,为培养很多合格的工人、合格的打工者设置的。
因此,在教育内容上,讲究快和专精,势必在内容上也往这个方向倾斜。
说白了还是实用主义,搞那么多来龙去脉有意义又怎样?这是效率和速度的游戏,太多其他东西对目标有影响。
就像一个人想娶媳妇,直接讲如何找媳妇,结婚什么流程,就行了。
给他讲人类婚姻史、进化心理学、自私的基因……,是说明白了婚姻的来源,可对他的目的有啥促进作用?反而搞得他不想结婚了。
所以,感兴趣就自己拓展呗,教科书本来就不需要把数学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它的目的并不在这儿。
而且:
真的要讲清楚,老师也讲不清楚,或者是讲清楚了孩子反而不清楚了。
现在的数学教育一是为目的服务,二是也要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
有一本书叫《数学家讲小学数学》华裔数学家武鸿熙写的,他主张给孩子讲清楚,而且连比大小也要证明一番。
他对小学阶段的各种知识,都有论证讲述,感兴趣可以买一本看看。
我看过之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而,当我想跟孩子讲的时候,我发现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