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海志愿者
过去我们男性在年轻时、中年时,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审美标准,就是喜欢看模样俊俏的、打扮时髦、婀娜有型的女子。
有些丈夫陪同妻子外出,有时突然来了一位靓女,会不由自主朝着对方看两眼,这时妻子往往就不乐意了,有的说话还很难听,什么“吃在碗里的,还看着锅子里的”云云。
有个词叫做“回头率”,回头率通常指有多少人会回头看一下,通常是指女性漂亮,走在马路上回头看的人特别多。因为人都是爱美的,男性看女性,我觉得很正常,这没有什么问题,更扯不上什么“作风”问题。
我们在家看电视,妻子过去最喜欢看的一档节目,是“加油,好男儿!”这档节目里出现的男生,几乎个个都是阳光俊朗的,这也比很正常。再比如像刘德华、黎明他们开个人音乐会时,总有着大量的女粉丝,其中真正懂歌的并不多,还不是心中的偶像是英俊的男生吗?
人到花甲之后,不论是爷叔、还是婆姨,现在都多多少少改变了审美习惯。现在外出,最吸睛的并不算明星、歌星、影星,而是那些天真烂漫、步履蹒跚的孩子。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都有开始有点中性化了,对性别不像中青年那样敏感。特别是自己子女成年建立家庭了,就盼望着早生孩子,这也是多数老人的最多心愿。在沪上没有重男轻女一说,只要生孩子,不管男女都喜欢。
近日,我去本市宜川公园儿童乐园,现在也是我到公园频率最高的地方。我就喜欢选择一个旮旯里,悄悄观察刚刚学步的孩子,这时身上还抄着尿布,走路跌跌撞撞的,需要家长呵护着。有的刚刚学会走路,摇摇摆摆的,像个小鸭子,大人追在后面,生怕孩子摔倒,于是不停提醒着。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就说这个尿布都是一次性的“尿不湿”,也省得换尿布了,孩子皮肤还不会感染。我们这辈的子女,用的都是传统尿布,是那种旧被面、床单改的。各种尿布花花绿绿的,倒了黄梅天,好嘛,里里外外晾着一大串。
有时尿布来不及干,家里没库存,只能一块块用电熨斗、电吹风来突击加工,这比过去放在煤炉上烘干已经算是先进的了。
呈现在我眼前的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刚学会走路不久,他手里拿着一把水枪,肥皂泡沫不停从枪管里喷出来,微风掠过,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从低处飘向空中,后面屁颠屁颠跟着三四个小囡,雀跃着去空中逮泡泡,这一幕太有趣了。
还有在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的那些是稍大一些的孩子,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是老人开心一刻,所以烦忧都抛到九霄云外。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感到心情愉悦,那就更不要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