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1时许,九派新闻来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此前,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一楼119房间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于2025年10月18-24日期间,接受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吊唁。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
缅怀室门口悬挂着“杨振宁先生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展板。图/九派新闻 龚凌蔚
九派新闻注意到,高研院门外排起吊唁杨振宁先生的长队,这处小楼与杨振宁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97年——时年75岁的杨振宁应邀担任该研究院名誉主任,立志在这里打造“中国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发布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有人专程从河北赶来悼念
来自河北保定的58岁赵女士一大早带着儿子从河北赶来悼念,“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去世了,我心里特别难过,虽然我不太懂杨先生在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我知道他的成就很高,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我想专程过来悼念”。赵女士告诉九派新闻。
赵女士从缅怀室出来后眼中含泪,其称,看到杨先生的遗像前摆放那么多鲜花,庄严肃穆的场景让她不禁落泪,“人类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门口排起长队。图/九派新闻 龚凌蔚
现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排在长队中,李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其称,她带着孩子来缅怀伟大的科学家,虽然孩子现在还不太了解杨振宁,但想在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杨先生去世了,也是进入了人生另外一段旅程”,李女士称。
【2】杨振宁的清华情结
据清华大学官网,1997年,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应邀担任中心名誉主任,2009年高等研究中心更名为高等研究院。杨振宁于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他亲自募集资金创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用于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回到清华之后,杨振宁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他以身垂范,以八十多岁高龄继续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亲自参与物理学人才培养工作,为清华大一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为推动清华大学冷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密码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5月,杨振宁将自己珍藏的2000余件图书、文章手稿、影像资料和艺术品捐赠给清华大学,在学校图书馆设立“杨振宁资料室”。2021年9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杨振宁发表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回忆1971年回国访问的情形,深情追忆挚友邓稼先。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清华大学在缅怀文章中写道,“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九派新闻记者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武菲菲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