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没必要道歉

南昌大学道歉了,因为一则主播招聘的海报。

按南昌大学的说法,该公司招聘主播、剪辑师的流程经过学校审批。就照片看,公司是正规的,看招聘要求,也没大问题。

之所以被骂上热搜,是有网民认为该海报涉嫌淫秽低俗,这只是表面的理由,画中女子的穿着,客观讲并不暴露,很多人日常就这样穿,cos动漫角色,还会发在抖音和小红书。

批评者隐含的逻辑是:女性主播和妓女无异,大学,尤其是南昌大学这样的211,允许直播公司进校招募主播,是在鼓励大学生“卖身”。

这背后是直播行业的污名化,虽然主播是合法职业,人社部也鼓励大学生进入新就业形态(按国家规定,主播算新就业形态)。

但大众认为,大学生都是良家子,应该从事体面的工作,而主播和妓女一样,不体面,甚至和违法违规划等号。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当主播,干的一定是擦边,和卖身没区别。

尤其是城市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体制内人员,会认为大学在羞辱他们的孩子。他们宁肯孩子在家啃老,也不愿他们和直播行业沾边,这说出去多难听,还怎么嫁人?

大众眼中,主播比流水线工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还不体面,如果是美团进大学招外卖小哥,某公司进入大学招保安、环卫工人,大家最多嘲讽一下“大学生就业难,孔乙己脱下长衫",但绝不会进行道德谴责。

虽然现在主播行业已经日渐规范化,很多主播也并不提供擦边服务,政府的监管也在加强。但公众印象仍然没变,而且传统上,中国人就认为伺候人是低下的工作,主播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自然算伺候人。

舆论其实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偏见,社会就是认为一些职业是下等,一些职业是上等,而985、211的学生仍然是天之骄子,再落魄也不应该从事下等的职业。

二是反映出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远未到影响生存的程度,至少家里还有余粮,还有经济基础讲体面。

大学生就业难人尽皆知,高校体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供过于求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我也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就不详述了,我就说一个结论。

现在高校的就业数据水分很大,所谓90%以上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不可信。

高校现在主要靠两种方式拉高数据,一是让一些就业难的学生留级或者辅修,延长他的在校时间,将问题留给将来。

二是灵活定义自由职业者,凡是没找到工作的,都算自由职业者。

高校的自由职业者,一般包括自由撰稿人、修图师、助教、剪辑师、翻译、务农、文字或视频博主……。

这些职业多和自媒体有关,而自媒体和MCN机构在税务上是很不规范的,经常用微信转账交易,不列入税务部门统计。

自媒体的用工形式也很随意,大部分属于零工经济,流动性极高,不牵扯合同和社保,一般在人社部门无备案。

也就是说,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和收入理论上无法核实,存在大量造假空间。

很多高校要求提供的“自由职业”证明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就是一张微信截图和家长签字。截图要有老板交给你的工作内容和双方的转账记录,学校往往要求这个金额高于当地平均工资。

这样的截图,伪造不要太容易,先不说如今p图这么发达,我随便找个朋友亲戚演下老板,伪造一个聊天记录,互相转账很难吗,这样的数据被大量上报,数据污染的多严重。

这个角度看,南昌大学做的还不错,至少他还把主播、剪辑师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切实引入了高校,而不是毕业统计的时候造假,而且我相信该公司在行业中算是相对正规的。直播行业也还处在风口,虽然辛苦但收入不菲,对毕业生不算太差的选择。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已经有大量大学生,甚至是985、211的高材生进入了直播行业,很多人早就把直播、做视频当作生计。

能把问题拿到台面,给学生找更多机会,很良心了,又不是强迫你去,让你自由选择,有什么问题?

现在就业这么难,高校尝试是好事,哪怕这个事做的不完美,也应该谅解,社会苛责太多,就是“水至清则无鱼”,最后高校全部摆烂。

就跟北京家长天天担心小孩在体育课出事(体育课受伤难以避免),出了事就闹得很大,最后学校被打怕了,只能摆烂,直接规定课间孩子不要下楼,最后损害的还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之前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纪晓岚质问和珅,说你给灾民发的怎么都是麸糠,这是人吃的东西吗?和珅直接回击,说“灾民还算人吗,饿的时候草根树皮都能吃,麸糠,那是好东西”。

人只要为了活着,什么都能做出来,生存始终是第一要务。

舆论现在还能看不起主播,还聚焦在“体面”上,说明大学生生存状况没那么难。确实很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中国一直是家庭代替政府发福利。

中国老一辈人爱储蓄,不消费,一切为了子女,他们还有能力供养子女啃老,对很多中等家庭来说,孩子在家啃老,年年考公,仍然比去当主播或剪辑师更好,至少体面,有个‘’我的孩子可能成为人上人”的盼头。

很多人家里并不缺钱,不指望孩子挣钱,就要个面子,既然这些家庭对孩子就业没有真正的强需求,社会又何必着急?

真正困难的家庭,不会出来指责南昌大学,只会恨这样的机会不够多,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大量大学生进入直播行业已经是客观的事实,很多大学生都是靠直播和做视频养活自己,其中不乏985、211的高材生,只是她们的赛道会和低学历的有所不同。

说句难听的,真缺钱的大学生和家庭,不要说去干主播,去ktv、按脚的都不少,而且她们的家庭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

央视之前号召“孔乙己脱下长衫”,被骂的狗血喷头,南昌大学引入直播公司,因为一张海报也被骂的狗血喷头,也反映出整体情况没有太糟糕,依靠父母,大多数学生还能维持一个“小康”且“体面”的生活。

如果我们回溯1990年后的日本历史,会发现年轻人长期就业低迷并未影响社会的稳定。东亚人爱储蓄,亲子关系紧密,父母可以为了孩子献出一切,我们不能拿欧美和中东的经验来套用。

当年日本为啥优先保障中老年人的就业,就是知道日本青年可以啃老,只要他们父母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崩溃,还能正常还债,正常工作,社会就能保持稳定。

把住这个主要矛盾,青年群体就业率即使低一些,也不是大事。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