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国考招录年龄放宽 报名人数创新高

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李桂杰

10月24日是2026年国考报名最后一天,2026年国考共招录38119人、20714个职位,根据中公教育提供的数据,截至10月24日17时30分,2026国考报名总人数达351525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26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3207060人已通过招录单位审核,平均竞争比为92:1。

图表由中公教育提供

本次招录放宽了报考者的年龄条件,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与以往规定的35周岁和40周岁的年龄上限相比,两类人群的报考年龄限制均放宽了3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教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制度层面看,国考放宽年龄是与延迟退休这一制度性改革相适应的举措,在这一背景下,与招聘相关的条件理应进行相应调整。

赵忠同时表示,从人口结构上看,虽然劳动人口年龄常规定义还是16岁以上,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增加,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间推迟,教育体系也发生变化,以前,教育和工作阶段区分得很清楚,一个年龄阶段是受教育阶段,一个年龄阶段是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终身教育越来越必要,教育和工作常常交替进行。

“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反对年龄歧视的相关内容要更加具体化,实践中,劳动监察要发挥更大作用,构建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赵忠说。

“国考年龄放宽可以被理解为一次‘精准施策’和‘制度优化’,不是‘普惠性’扩招,短期看,并不会给今年的国考带来太大变化。”中公教育副总裁何玓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从考生角度而言,国考竞争激烈态势不会发生质变,备考的核心依然是考生自身实力。

“对招录机关而言,年龄的放宽对某些特殊岗位、特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人才选拔面。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机制,国考的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体现了公务员制度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在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何玓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多地已率先探索放宽公职类考试的年龄限制。今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2025年度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显示,报考年龄条件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四川眉山、遂宁在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也将年龄放宽到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此外,山东、新疆、贵州等地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聘公告,将部分岗位年龄要求放宽到45周岁以下。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院长朱飞教授表示,期待国考招录放宽年龄的举措能产生“示范效应”,使就业市场跳出“唯年龄论”。

“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不尽相同,在招聘年轻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兼顾各年龄段的人,不要人为设置‘35岁门槛’的年龄限制,使大量处于职业黄金期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被拒之门外,导致人才闲置浪费。把人才卡在‘35岁门槛’会显著制约劳动力供给,破坏公平。”朱飞说。

据统计,国考招录计划从2019年至2025年的人数分别为1.45万、2.41万、2.57万、3.12万、3.71万、3.96万、3.97万人。尽管连年扩招,但增长幅度已放缓。2026年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比上年减少1600人左右。

图表由中公教育提供

对此,何玓表示,根据中公教育的统计,2026年国考税务系统计划招录25004人,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5.6%,“税务系统扩招与这一系统正面临一波在岗人员退休高峰有关,80年代初,税务系统大规模招录的员工将集中退休,产生了大量空缺编制需要补充。此外,税收监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增加了对金融、会计、统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何玓说。

如何看待“考公热”?何玓认为,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应对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时,做出的一种自我职业规划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岗位的稳定性、社会认同感较高,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不少年轻人有服务社会、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理想。考公对他们而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10月24日10点,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2026年国考报名人数较少职位,639个职位未达到开考比例,共1038人。截至10月24日17点30分,仍有89个职位无人报考,占总职位数的0.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4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