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状元来了,高考总分725,你知道古代人看重什么吗?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智读历史

提起高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在现代,高考是一种相对来说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现代人最关注的一个事情,2020年的高考潮流已落下了帷幕,今年的高考状元是来自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5)班理科学生唐楚玥,她的高考成绩总分达到了725分。那么在国古代又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也有高考这种说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都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可谓是立国之本,早在距离我们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管仲就曾在书中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样看来,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我国古代,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就比如世卿世禄制,不过这种制度有极大的弊端,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所以一般有才能的平常百姓很难施展抱负。再比如荐举制,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这种制度就是通过举荐或者自荐,从而被任用。还有军功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也是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人认为以前的科举制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高考,相对于其他制度来说也算比较完善了,但是也是有极其大的弊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高考来说的话,还是达不到一样的公平,另外有的地方有严重的作弊现象,甚至最重要的殿试环节,有时候也是看皇帝的心情和喜好,主观性比较强一点。

其实,古代人最看重的并不是分数,而是“德性”。“德”的是一个人的品德,“性”指的是人格特性。评判人才光靠分数是不行的,如果他的“德性”不达标,也是无济于事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管子·戒》曾记载,有一天管仲病重,而齐桓公前去探望,齐桓公十分担忧的问道,若是您久卧不起,那国家大事又将交给谁呢?这是管仲说出了4个才人的名字,分别是鲍叔牙、宾胥无、宁戚和曹孙宿。但是管仲最后却推荐了隰(xí)朋,原因就是比起才能,隰(xí)朋更具有“德性”,能屈能伸,给人恩惠,给人财务,用好事压人,受惠者无一不诚服,可谓是大仁大德了。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这种标准其实也很适应现代人,一个人能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多大的事,这也体现了性格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了,有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