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我的“笨”儿子,直到他光芒四射

妈咪读呀原创

01

我儿子今年5岁多,快6岁了,在幼儿园上大班。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看老,现在他都5岁多了,差不多能看个大概了吧。

但我爸妈常说,我儿子不如我。

比如,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我基本已经不玩玩具了,我喜欢读书,能沉得下心,坐得住。看书,能看很久。而他不行,他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们打一仗吧”。他特别喜欢跟我玩模拟的玩具对抗战争,有剧情的那种。剧情一般是我编造的,比如二郎神对战孙悟空,比如姜子牙辅佐姬昌对战纣王,还有普罗米修斯对战宙斯。

(偷笑。)我其实很无奈,因为他不喜欢阅读,所以我把我看过的书、我想让他知道的神话故事编成有情节的战斗背景,然后我们各自模拟一方,这样他就能记住个大概。

再比如,他不如我勤奋,贪玩得厉害。我4岁半学手风琴,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琴。先学习,再玩。或者说基本没有玩的时间。而他回家后,第一件事先玩。我妈还抱怨说,“放学了也不回家,就等着小朋友,追着闹着,每天回家都是一身汗。”

他现在学钢琴,一年多了,也是4岁多一点开始。我妈妈抓得紧,希望他一回家就练习,他还是坚持先玩再练琴。于是我妈摇摇头,哎……

还有,他好像学习能力、反应速度不如我。“写一个字,教你的话,很快就记住了、学会了。教他的话,要花费10倍你的时间、精力。”我爸爸假期时是他的认字老师担当,忍不住这样向我吐槽。

还有许多“不如我”的反馈,“你不要期待太高啊。”他们总是这样敲打我。

02

可我,不这样认为。

虽然他不喜欢主动阅读,但是我和他约定,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打卡。男孩子的大脑就是那么活跃,到操场奔跑、去草地打滚永远是他们的最爱。不过,好习惯总是能培养起来的,如果一开始就给他贴上“不爱阅读”的标签,那么这种潜意识也会影响到我们家长自己,甚至从我们开始,就放弃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哪有那么多“天生”就喜欢读书的好孩子?现在,他坚持半个月了,我相信,当一本书读书时,他一定很有成就感。

虽然据姥爷说,孩子学习不走心、认字慢。可他毕竟才5岁多,他现在能认识七八百个汉字了。我总是拿曾国藩的成才来宽慰老人,“曾国藩可是考了6次科举才考上的,那么笨的人都能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天赋真的没那么重要。”更何况,也没有我爸说得那么“笨”。

中秋节,幼儿园老师们组织小朋友做手工。我一回家,他就兴奋地跑过来,献宝一样拿出来自己的手工作品,上面还写着汉字“住妈妈心想事成”。他得意地告诉我:“只有我会写字,其他小朋友连名字都不会写。”

“要是没有这个错别字‘住’,我会更高兴呢。”我抱着他说。

“我只会写两个zhu,一个单人旁的‘住’,一个三点水的‘注’。”他眨巴着大眼睛说,“我想,祝福的是人,所以我用了单人旁的‘住’。”他这样解释说。

我太高兴了,他虽然写的是别字,但是动了脑筋。比起结果,我更在意努力和思考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总是倾注太多在圆满的结果上,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全力以赴的拼搏往往更加令人动容。“你的小脑瓜转得很快嘛,妈妈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我鼓励他说。

虽然他放学后先想着玩,可是他每天都有在练琴。有时候,他会念念有词,“右手不要折指”“再来一遍”“再弹5遍”……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鼓励自己。如果我和我妈妈都在,他更喜欢我陪他练琴。“你就是对他不严格。”我妈如是说。事实上,我更乐意去欣赏他。

他最近在弹《布格谬勒叙事曲》的第一首《坦诉》,曲子完成了,但仅仅是“完成”,没有强弱、没有情绪的起伏。我说,这首曲子,就像两个人在彼此倾诉心事,一个人先说,刚开始很轻柔,说着说着情绪激动了。另外一个人在听,然后两个人一应一答地。

很快,他就把强弱弹出来了。在叮咚叮咚的音符碰撞中,我为他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叫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好听吗?”我反问他。他扑过来搂住我的脖子。“音乐是让自己和别人都愉快的一件事。”在我不断地对他“洗脑”中,他对音乐、对钢琴也越来越喜欢。周末,我带他去园博园。恰好中国戏曲文化周在那里举办,好多京剧团在沿途道路上搭台子唱戏。

“哎呀,是《霸王别姬》……快听,《贵妃醉酒》。”刚开始,他嫌敲锣打鼓吵,捂着耳朵,拉着我离开“妈妈快走、离开这里”。我说,“你试试看,听听看呀,都是京剧的名段”。到后来,他居然站着不走了,咿咿呀呀声里,他听得入神。

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音乐打动人心的地方。如果一开始我就顺应他走了,那么,他是不是又失去了一个感受国粹的好机会呢。音乐的美好是相通的,“你看,那是京胡、那是鼓……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许多是弦乐器,而你弹的钢琴是西方乐器……”我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03

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妈妈。我太忙,太追求自己的事业,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太少了。一看我回家就抱着孩子转圈,我妈总说我“溺爱”,有些时候嫌我太宽容,不够高标准。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啊。我笑着辩解说。

我的父母喜欢把我和我的孩子做对比,也挺局限的。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他有很多比我“强”的地方。

比如情商特别高。周末我和我妈妈带他出门,走到一楼发现没带车钥匙。我们两大人都犯懒,不想爬楼,我就故意对孩子说“你上去敲下门,把拿车钥匙下来”。我妈舍不得孩子爬楼,转身要自己去拿。孩子已经到我们跟前了,说“不用,婆婆,你腿不好(我妈妈之前腿过伤),我上去拿吧”。噔噔跑上楼去,一会就把钥匙拿下来了。

再比如他口才好。他喜欢看动画片,往往很懂得挑选时机。每次练完琴以后,他就说,好想看5分钟动画啊。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们大人就心软了,就让他看了。

还有,带他逛街从来不乱要东西。他喜欢逛乐高店,我们每次都约法三章,逛可以,不买(他的玩具真的太多了,担心玩物丧志)。于是,他就一遍一遍地在店里转悠,大人叫他走了,他也不撒泼不打滚,乖乖离开。

……

他还有好多好多的优点。在我眼里,他的优点比缺点多。如果说,我真有什么地方称得上“好”,能看见孩子闪光点,懂得真心欣赏他,算是突出的一点吧。

人生很长,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下凡。如果他身上没有与生俱来的各种“优点”“天赋”,那么孩子,你就慢慢来吧。就像龙应台笔下的这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标签: 幼儿园 练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