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生与养孰轻孰重?物质与陪伴究竟哪个更重要?

父爱是什么?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最近看了日本作者是枝裕和和佐野晶的《如父如子》,让我感动的数次泪目,为爱、为亲情、为成长。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是枝裕和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虽然我不父亲,是母亲。但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义是一样的,父母并不因为生下孩子,而是因为教育和陪伴孩子,才被称为父母亲。

正如鲁迅所说的: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是枝裕和,日本当代电影大师,他擅长以细腻的手法,在平凡的事中拍出生活的味道,在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直抵心灵。

《如父如子》在2013年被拍成电影,2016年,是枝裕和凭借该片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中评审团奖。

(电影《如父如子》)

养了6年的儿子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和自己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犹如当头一棒,让为人父母的他们内心一直在痛苦的煎熬挣扎着,一边是朝夕相处6年的儿子,一边是有着血缘遗传的儿子,究竟该如何抉择取舍?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当年的一个护士,为了排泄自己不如意生活愤恨,想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别人,有意调包孩子。

这让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野野宫家与斋木家的命运紧紧的交织在一起,一起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做出痛苦的抉择,交换回孩子,然而6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的积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和基因羁绊。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野野宫良多、野野宫庆多、野野宫绿)

野野宫良多在东京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担任要职,他自律、优秀,一家人居住在高级公寓,开着豪华轿车。

斋木雄大是一家破旧的电器行的老板,一家人居住在拥挤的农村小房子里,有3个孩子,雄大爱占点小便宜、不守时。

单看这些条件,我们肯定会以为良多才是个好父亲,可以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当良多的孩子才是幸福快乐的。

然而,野野宫良多认为工作事业大于家庭关系,所以他陪伴妻子和儿子得时间特别少,周六日还一直在加班。

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妻子野野宫绿,是现代家庭中典型的“丧偶式育儿”。

良多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和儿子有距离感,他对儿子野野宫庆多有着严格的日程安排和要求,上高级私立学校,每天练习钢琴,接物待人要有礼貌,要有良好的习惯。

希望自己未尽的梦想在庆多身上实现(让庆多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钢琴),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当是像自己一样优秀、努力。

斋木雄大平凡而没有进取心,认为赚钱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他认为“父亲是不可替的工作”,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野野宫一家(左)和斋木一家(右)

书中雄大说:

“这话我也不想说,不过这半年的‘交换留宿’,我跟庆多在一起的时间,比迄今为止良多先生跟庆多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啊。”

所以他把大把的孩子都花在了陪伴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泡澡,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他们家庭氛围一直都是轻松愉快的、和谐温暖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斋木雄大和庆多)

斋木琉晴在野野宫家待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能接受他们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许愿说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说出了:“对不起”,然后用手挡住眼睛,不想让良多他们看见自己哭。

他也逐渐喜欢上了待在野野宫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他的真心,但依然忘不了原来斋木家的生活。他们才是自己真正的父母。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说得好: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独父母角色无可替代。世间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就是亲子关系。

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陪伴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父亲的陪伴是角色认同和学习的过程。

父亲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潜移默化的认识到自己是个男孩子,要像爸爸一样更有力量感和勇敢。

就像书中的庆多,他性格内向、敏感、胆小,不像良多果断、自信,这也是一直让良多心有芥蒂的事情。

然而庆多之所以这样,就是缺少父亲的陪伴和影响,所以庆多更多的是受到妈妈野野宫绿温柔顺从性格的影响。

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指出:

“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勇敢、开朗。”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父亲能陪伴,母亲好情绪,这两者缺一不可。

△教育方式就像基因,会代代相

宫宫野良多之所以冷漠、不会和孩子相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书中一些很小的片段,就给我们呈现出了良多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以及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良多和哥哥一同回家探望父亲,现在的母亲信子是父亲与母亲在良多年幼离婚后又找的。

良多对父亲一直心有怨恨,鄙夷父亲,良多不常回去看望父亲。之所以回去看望父亲,还是因为父亲装病,他迫不得已才回去看望。

良多不希望父亲赌马、喝酒,父亲却任性妄为,从来不和孩子亲近,不会带孩子放风筝……

再得知了良多和庆多的事情,他还劝诫着良多早些把孩子换回来,血缘是最重要的,还说以后庆多会和你越来越梳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良多的父亲)

良多的父亲以为,维系父亲和儿子之间唯一链接,是血缘、是基因,无关其他,什么爱、陪伴统统见鬼去吧。

庆多表现好,因为他的基因好,庆多表现不好,因为妻子不会教。

良多这幅擅于推卸责任、转嫁他人的丑恶嘴脸,难道不正是和自己深恶痛绝的父亲一模一样吗?

在育儿中,深爱孩子的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再受苦,但矛盾的是,他们还在重蹈覆辙。

他们与曾经对他们犯下过错的父母是那么的相似,这一点却很难被发现,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童年对自己的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童年就像一枚硬币的正面与背面,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某种参照标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阴影。

武志红说: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无意识中,父母童年的悲剧,总在孩子身上重演。

为人父母者,总是傲慢地认为自己天然握有父母的权力,完全不需要学习和修炼,而这种愚蠢又摧残了多少孩子弱小的心,滋生了多少的悲剧啊。

《父母的觉醒》一书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说过:

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结局是温情美好的,英俊、成功、冷漠的良多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也鼓起勇气向他伤害过的继母道歉,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

当他重新拥抱和抚慰庆多时,不再以基因、物质阶层划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的时候,这是对孩子最质朴和纯粹的疼爱,这也是父亲身份的觉醒和自我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良多和庆多的和解)

养育看似是为了孩子,其实是若真正用心,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

最后,愿所有的父母与孩子成为相爱互助的统一体,共同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