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弃不苛求,让年迈的父母不再卑微

小时候

父母是“神”,无所不能

然而

孩子在一天天成长

父母却一天天变老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

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卑微

今天是重阳节

为了让家中的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

除了吃好、穿好

你是否关注过他们的情感需求

本期,我们特邀心理专家,针对老年人心理中最常见的两种负面情绪“卑微”和“孤 独”,提供靠谱的解决方案。

【故事1】

国庆期间,难得有空一家人出去玩, 爸爸特别兴奋,一个劲拍照、拍视频,说要发朋友圈。

一块石头都能拍上半天,行程不得不一改再改,我实在没忍住开始抱怨:“就这风景有什么好拍的, 磨磨蹭蹭的,一天都走不完一个景区。”

爸爸愣住了,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低下了头,小声说了句“对不起”,拘谨得像个犯了错的小孩。

我顿时觉得,以前那个常常说 “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爸爸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故事2】

那天接到父亲来电说母亲病危的时候,我才深深地感到,已经很久没和父母真正聊过天了,每次电话他们都报喜不报忧,只是问问我的近况,怕打扰我工作,说不到3 分钟就挂了电话。

就连想来我生活的城市小住,也不愿直说,弯弯绕绕地做了不少铺垫,才委婉地提出,生怕被我拒绝。

五大因素 让年迈的父母逐渐卑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辉建 在临床咨询工作中也发现了这个 问题,他分析总结出导致这一问题的五个原因:

1、谁有能力(强大)谁说了算

小时候孩子需要听父母的,孩子成年之后父母需要听他的。这是家庭文化方面的影响。

同样社会文化也是提倡“谁有能力听谁的”。

当老年人能力渐渐丧失的时候,他就会退居二线,去听从更有能力的人。

2、妥协是一种智慧

老年人和成年子女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上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一些矛盾。

有矛盾总有一方要做出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并不一定就是卑微,也有可能是老年人的智慧体现。

“制造原子弹是智力,让原子弹不使用是智慧。”在家庭冲突中,老人更能看得开,在处理事情上,也有他们人生经验积累下来的智慧。

3、为维系社会关系的让步

人的情绪总会对弱于自己或者比自己低等级的人发泄。

成年子女在应对生活压力的时候,总会收集很多负面情绪,一时没有办法消化。

在家庭中,相对弱的人除了孩子就是老人,因此成年人难免会把孩子或者父母当做负面情绪的出口。

而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在慢慢缩小。以前的朋友、亲人的离世, 让他们的孤独感越来越深。

因此他们会为了维持亲密的社会关系作出让步和妥协。

4、子女是父母的感情寄托

中国人强调老有所依,子女就是父母的感情寄托,就像孩子 害怕被遗弃一样,老年人也会害怕被成年子女嫌弃。

尤其时常出现老人不被善待的新闻,这犹如给老人敲响的警钟,让很多老人都不敢闹、不敢横。

5、吵吵嚷嚷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

还有些老人事事苛求,身边时刻缺不了人,吵吵嚷嚷,以自我为中心。

看似很强势,得理不饶人,但实际上这样的老人年轻时风光,年老了内心也惶恐,需要靠这样看似强势的方式,吸引身边人的注意力

如何解决 父母需要的是精神慰藉

当子女长期忽略老人的感受,忽略老人的心理需求,那么会导致老年人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会加重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产生生理健康问题。

有的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乱”,甚至还会隐瞒自己的病情,错过最佳的治 疗时间。

面对老人的丧失感,王辉建建议:成年子女应该了解父母现阶段的心理发展,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孩子物质上的养育,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精神上的抚慰。

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大事小事向你请示,希望你帮他拿主意;有时候他们很啰嗦念叨一些琐事;有时候他们也会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经历;大多数时候行动变得迟缓,思想变得固执等等。

当你了解这是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特征时,就能够理解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成年子女正处在中年压力中,父母也可以是你解决问题的很好的资源。

当你在迷茫的时候,当你在彷徨的时候,你可以像小时候那样去请教他们应该如何选择。这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也能体现出父母的价值感。

面对父母有些不靠谱但无伤大雅的错误,学会原谅并接受。

尽自己所能去关心父母,不因父母的“过时”而嫌弃,不苛求父母事事全能,让父母不用活得那么卑微。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编辑: 杨小懒

标签: 父母 王辉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