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教育前校长自述:曾被要求3月销售30万,90%精力在处理退费

距老牌教育连锁机构优胜教育被爆出疑似“跑路”,多地门店关停,已过去了半个多月。

10月21日晚,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在直播中首次回应“自己绝不会跑路”,优胜资金链紧张是由于部分加盟商“甩锅”导致。

陈昊希望家长们能够给予优胜教育15天的时间,用于公众号的整改、开通家长和加盟商沟通专区以解决退费和还款问题、以及员工欠薪问题等。但这些,目前都未能兑现。

过去的两周里,绝大多数退费无果的家长去了派出所报案,至今未被告知案件新进展。

近日,每日人物找到了优胜教育的家长、教师和校区负责人,他们描述优胜教育的问题,其实自去年就陆续出现了。

因工作人员频发调动,家长萌生退课,但退费要等六个月;佛山的优胜前员工因欠薪去仲裁后,公司债务到另一家公司,法人代表却是一个高龄老人;也有优胜前校长声称销售课程有指标,要花9成精力来处理家长的退费。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文 | 叙瑾

编辑丨钟十五

两个校区来回跑,10多万学费只上了30课时

吴红 北京优胜校区家长

2019年10月,为给孩子小升初打好基础,我找专业奥数老师辅导考试。我在高斯教育、精锐教育和优胜三家之间选择,优胜是老牌子,做一对一起家,单课时比别家便宜近30%,折后大概230元左右。

其实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学龄前就去早教班,最多有9个兴趣班。这几年,孩子陆续在新东方、高斯补课,每年大概有一二十万。

优胜当时给我规划的课时方案有三种,分别是5.5万241课时、8万360课时和11万500课时的。销售说买的课时越多,折扣也越大,还说教育投资都是长远规划的,之后还可以选择补其他的学科。我选了5.5万的,按一周3-4课时,这钱也只够用一年左右。

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黄庄校区一进门有一面全贴满了优秀学员的墙。有一个老师指着墙对我说,“孩子四年级才送来,有点晚了”。这引起了我的焦虑。之后我送孩子上课时,还真看见很多二、三年级的,那时我就觉得我来对了。

一对一是优质教学的一条路径,如果遇到好老师的话,这条路径应该是对的。但我孩子老师几乎都在凌晨12点给我发信息,我能感受到他的疲惫,好几次沟通,晚上11点都还在带课。他给我发的内容比较形式化,只有教学难点、易错点,没有那种针对孩子哪个地方还掌握得不够好、应该在哪方面辅导加强,也不说课后作业是什么。10分的话,只达到了6分,没能让人满意。

我向负责安排课时的班主任提出换老师,她一会儿说暂时没有特别合适的老师,一会儿又告诉我想要的老师课都排满了。短短两个月,他们给我换了三个班主任,都说因故调离原岗位。印象很深是后期“协助”我退费的班主任,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她不和之前班主任一样,没有劝我继续换老师补课的。就喜欢说“这个公司规定,那个你找领导”,上午发的消息,有时下午才回复。

提出换老师差不多一周后,我在魏公村校区交了39116元,找到一个厉害的奥数老师,但黄庄这边的课我还在继续上,只是约课少了。直到12月我忙完年底工作,正式提出退课。只上了不到20课时,差不多要退我5万元。

最奇特的还有那个销售,有天他线上告诉我,他离开优胜了。按照他们退费流程,我需要等6个月。我在国企是搞管理的,能感受到优胜员工不热情,频繁调动,肯定要出事。很快,我又向魏公村校区提出退费。

疫情期间,他们主管经常换也都不理我。等我再问班主任时,她直接告诉我优胜公司投诉热线。起初电话在2月份还打得通,唯一的一次回访也拿了疫情未回复办公来搪塞,到7月投诉热线打不通了。我也打过12315、12345投诉,但也解决不了问题。

疫情期间,见不到他们的人,只能网上联系。好笑的是,我这个班主任10月17日还和我通过电话,她说10月底可以恢复线下上课。事实上,18号去校区退费时,都人去楼空的。

最后谎园不住了,10月21日号陈昊出来直播。如果真如他说,疫情期间没有降薪、裁员,还接手了加盟校的甩锅,造成资金链断裂,我甚至想我学费不要了。但直播结束后,我看到了有家长是国庆节活动时才交的款,一节课都没来得及上,也真够糟心的。

优胜是一对一的教学,没有一个班级管理,也不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所以造成家长之间是封闭的。我所在的黄庄家长维权群是在10月19日组建的,现在陆续还在进人,有几个退费5万以上的家长都集结起来了,准备走诉讼财产保全。

孩子现在也知道我在处理优胜这摊子事儿。可是他还不懂,“老师为什么会骗人呢?”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说老师是好老师,只是校长太坏了。

为了2个月工资要花2000元做公证

刘凯 广州优胜校区前员工

2018年1月份,佛山新开了一家优胜教育。我当时经常看《非你莫属》,对优胜的感觉非常好,就去面试了,面的是初中物理教师。虽然我是文科生,但在高中我也拿过几个物理竞赛的证书,所以面试的题目没什么难度,之后我就顺理成章地做了优胜的兼职教师。

入职第二天,他们让我接手了一个初二同学的试听课。我准备了下,上完他就报名了。之后我就一直实习至毕业答辩。 10月份左右,我再次以全职物理教师的身份回来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把我毕业学校名称去掉了两个字,从普通学校变成了985的“兰州大学”。

当时基本工资是3500块,我属于带课多的,除了带物理我还带数学。每个月都会上110-120个小时的课,所以差不多有8000块,赶上寒暑假,能有小1万块。之后,我把大学认识的女朋友介绍过来做语文老师。

半年后,我做到学科负责人。这才发现为什么优胜一下子要让家长预付那么多课时,它其实和教师收入呈现正相关。比如学生一次性报300个课时,会额外赠送10%课时,也就是说这30个课时成为你的提成收入,每课时多40块钱。

有次我叫一个孩子家长过来续费,他爸穿得是那种类似刮大白的工装,没带安全帽,手很粗糙、不会说普通话,我就活生生的把这个建议给咽下去了。

当时我们绩效中还有规定,每月从你绩效工资抽一半,这一半收入的保障是让你每月从你带的学生那里介绍新同学过来报课,完成了就给你发这一半,完不成就没有了。

从2019年4月,优胜开始拖欠全校区员工工资,直到6月份校长突然调离佛山,我和我女朋友都拿的基本工资,还以各种借口延迟。调离的校长说是要回家方便照顾孩子高考,但有次我看他朋友圈定位在另个城市,成了那里的校区负责人。

2019年6月之后,再也没拿到一分钱工资。但我还在继续工作,其实当时就是以传统的师德观念告诉自己,我出了问题但不能伤害了我的学生。正值高中考季,很多孩子就这一次机会,耽误不得。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一直带的一个中考生,最后考了89分(百分制),差一分优秀。要知道年初他爸送来的时候,他连电流是什么都没概念。

8月份开始,佛山开始清理整顿校外培训班,当时有一家小一点校区倒闭了。我们剩下的两家校区教师也因为欠薪进行了劳动仲裁。

我记得很清楚是9月10号教师节那天,我们去的仲裁庭,校区的教师都去了。当时校长和主管都同意将公司债务权转移到另一家公司,想让教师继续给学生上课。但另一家公司的法人是一位疾病缠身的高龄老人,就算强制执行也不能拿回一分钱。我没有同意,准备针对北京优胜诉讼。

拿出入职签的那份合同时,发现合同上的公司名字并不是优胜,而是一家佛山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时校长称这是便于管理,我没多想就签了。但没想现在我要花2000元的公证费证明自己和北京优胜的劳动关系,很麻烦。后来我想通了,那两个月的工资要不回来就算了。

去年10月,我带着女朋友离开了佛山,回到沈阳后在其他教育机构工作。入职新公司的第一件事,我会用合作方的名字调查它有没有任何违规。

一个月前,我报考了产业组织方向的研究生,我想知道优胜为什么会这样?企业又应当怎么样?整个教育行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逐利存在怎样的矛盾,我可能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得到答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校长时,九成精力用来处理家长退费的问题

郝宇 北京优胜校区前校长

2018年加入优胜做销售,算我第一份比较正式的工作。从最基层员工、主管,再到校长,我花了两年时间。

没入职的时候,优胜里都有一个概念,叫“全员销售”。连教务部,这样一个负责提升教学质量部门,在最后也被卷进商业逻辑,挂上了销售的标签。

我当时实习期转正,它要求你3个月拉到30万,大部分人没有完成,但都很接近30万。我当时在将近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候才拉倒第一笔钱,6万,算中等偏上。后来我做了校长才知道,它给销售定的很多指标,都是让你努力刚好够着,这也就会逼着有些销售人员轻易承诺、夸大效果的完成业绩。

前期优胜给到了销售人员大量的培训投入,但前期投入不是白给,比如它设置了一个“平均单底”,通过全北京成交单算出一单的平均数,来衡量你的业绩。这种就不是以解决教育为目的,而是用资本化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但正确的不是应该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吗?

我们销售还分前期和后期,前期销售是把家长变为客户,后期销售也叫做班主任,负责家长来到校区后,排课续费等一系列服务。我是前期销售,也就是负责一线谈单,谈单过程往往比较短。从邀约家长面谈到签合同付款,最好一天完成。

我们会把家长带到一个不被外界影响的谈单间,就像银行的VIP室。然后演练我们之前全部帮家长考虑过的问题解答环节。专业老师的参与也很重要,他来辅佐你,大家打一个配合。

入职一年,从销售干到主管的我做了校长。当时我真的想去改变这种乱象,但退费遗留问题实在太消耗了人,校长的职责并不是在解决校区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反而需要将90%的精力放在解决家长退费、闹矛盾上。

整个教育行业来说,不光是优胜,所有的教育机构流动性都比较大的。再拿班主任来说,在服务一个家长过程中,可能会换好几个。我当校长总遇到些后期班主任和前期对接不上的问题,因为新班主任想要为公司创造利益,但家长已经是交过钱的老学员。新班主任需要业绩,需要家长介绍来其他学员。有的家长觉得烦,就会引发一系列退费之类严重的问题。

校区内部有利益冲突很好理解,但最厉害还属优胜不同校区直接恶性竞争。我亲历过争夺生源,只隔有三四百米的东城区、西城区的两家校区会互相诋毁,说彼此没有教育资质、快倒闭了。

正是这个原因,私下默认不可以跨校区转存课时费。各自利益是底线,但优胜总部明没有明文规定说不可以转,还是看一线人员怎么跟家长的沟通,不同的校区运营情况也不同。

师资质量上,优胜老师们基本上属于野蛮生长的一个状态。优胜总部成立一个教育研究院,但我们看到的讲义、教研资料或者是课件开发,并没有更新过,这几年都是原来的那一套。再就是一面追赶时髦,推出学员“AI”测评,都是固定的结果,可能10个孩子做出来都是一样的结果,最终目的为了配套购课说辞,配合成交。

我进入优胜前,是通过《非你莫属》认识陈昊的。刚进优胜的时候,我是十分信任陈昊的。最初内部开始出现问题时,我们员工包括有些家长都觉得优胜是不会倒闭的,不会运营失败的。

以前不是没暴过雷,由于监管不对称,很多家长投诉无门。近些年自媒体发达,很多家长会上微博,发微信朋友圈,然后“还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造成大家集体维权暴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优胜暴雷主要问题就是在退费率上,那些已经关闭的校区,他们每个月接到的退费额是远远超出成交量的,基本都是2倍,甚至到10倍。2017年优胜顶峰的时候,北京可能有80多家校区,但去年年底我离开的时候,可能还剩不到三四十个校区。

近些年同行业竞争也很激烈,其实前些年整个行业就进入一个比较萧条的阶段,去年算是线上教育机构异军突起的一年,行业大洗牌,一些传统机构也想从线下往线上转型。

所以在外部这样一个重压环境下,(优胜教育)内部又要求它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业绩表现,所以会造成很多销售人员对家长做出虚假承诺或者过度承诺,家长也会看优惠力度大预付大量的课时。最后还是家长买单,高风险得去退这个钱。

公司规章制度、包括合同都是承诺给家长退费的,最多一个月,最短7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最让自己觉得愧疚的一件事情,就是家长们想要退费,无法按时退费。

去年10月,我提出辞职,直到年底回家过年。欠的工资加报销费可能有3000多块,我算损失少的。我不想涉足这个行业,现在我打算考事业单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红、刘凯、郝宇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