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层面来说,河南300分以下近20万人,此类考生引关注

2020年最新高考数据显示,河南高考生300分以下逼近20万人;同时高考人数较多的广东省,160分——300分考生已经超过10万人,达10.3万人。这庞大的低分考生数字,首先是基于河南报考人数115万人,广东报考人数78.8万人的基数下得到的。从公布出来的数字,另一些报考人数较少的省份,300分一些的比例基本都接近三分之一,如黑龙江18.3万人,300分以下达4.9万人。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

高考,每年占据热榜的总是高考状元及本科达线人数,这些低分的考生现状只能沉默着,很少进入公众的视野。所谓一斑窥豹,今年这组数字比例,或许也能说明往年的数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2020年高分考生也涌现,仍以河南为例,600分以上人数达4万多人。相较与高分考生数量受到的瞩目,社会上对接近三分之一的低分的考生,似乎选择的沉默。如今这样一组庞大的数字摆在面前,我们应该来探讨一下这些考生的出路。

低分与高分的形成,有其数字概率的因素。从社会层面来说,这样一组数据,带来的冲击,或许全社会应该关注的焦点给予更多。虽然说高考本身就是“淘汰低分”,但是我们从身边的现象可以看到,高考之后直接进入社会的是极少一部分。由于分数的限制,这些低分考生在高考后能选择的只有“高职高专”。全国各省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都在200左右;其实现实情况,基本高考后的毕业生都可以选择这些院校(在一些地区据说提出“应读尽读,想读尽读”的情况)。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现象是否正常?

高分膨胀,低分滑坡。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基础还需要往前个阶段来找原因,那就是中考后,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长都会尽量让孩子继续读书;并寄希望于高中阶段的成绩提高,而进入高等院校。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出于孩子年龄的考量,无可厚非;但家长有没有考虑有些孩子其实不想读书或者并不适合读书;当然社会是否有包容初中毕业生的空间或工作也是一方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脱离社会层面来看,知识文化领域内,又是否能够提供完善的输入。我们经常听到大中院校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与未来职业关联性不高,也与兴趣无关。且不论真正进入一本二本等大学校园的专业设置和选择,对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的作用大小的问题。单论吸收庞大数量低分考生高职高专,其说白了就是“职业教育”,直接对标的就是就业。上述问题更加突出,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更多的依靠专业目录,而与实际企业用工需求无关。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纸面上谈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外高职高专的院校与实习企业的对接,专业不对口,行业不对口。不断爆出许多校企结合的负面信息,如前段时间,河南某院校强制学生去保险企业实习卖保险,卖不够数量不予毕业。这些问题伤害的不光是这些高考低分生,伤害的更是高职高专的教育体系,像上述例子,比比皆是。综上所述的整体现象,我的观点是,拓宽初中毕业生的出路,使初中毕业成为分水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方面以基础文化为继续教育的根本,剥离服务于科学理论类学科,建议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至少使这一类毕业生,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这对于进入社会后为人处世及夯实文化民族自信,改善社会一些不好风气,有直接作用(杜绝初中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以培养人的素养为主)。另一方面,就是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数量质量有所提高,高考后一类进入更高学府,一类官办高职高专院校,针对性的培训需要专业人才(严格控制私立高职高专院校)。当然,家长也要有所自知,在初中毕业后对孩子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引导。

标签: 高考 河南 考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