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再玩一会可以吗?”你的应对方式,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前些天去淘气堡,看见一个孩子正在和爸爸对峙,女孩紧握着拳头大声喊:我就再玩十分钟,肯定回家。

结果爸爸一脸无奈地说:“你已经玩几个十分钟了?我说不行就不行,赶紧回家!”

女孩已经跑回淘气包里,爸爸一个箭步冲上去,直接抱着孩子、拎起书包就走了,孩子在爸爸的“挟持”下哇哇大哭,之后哭声也渐渐走远。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本来和孩子约定好了玩耍时间,但到了时间孩子却不遵守规定,屡次挑战底线。

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叛逆,都有点束手无措,孩子理论时就像一个“小怪兽”,脾气暴躁得很,实在搞不懂他在想什么,怎么答应好好的事转头就翻脸?

想解决这类事情,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何破坏规定,争取更多十分钟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当然是要继续玩,那为何会采取这种反抗的方法呢?

孩子不遵守约定还耍赖,意味着什么?

1、自控力不强

通常那些不能控制自己爱玩天性的孩子,面对喜欢的玩具、游乐场,才会撒欢得玩,把和父母的约定抛诸脑后。

一旦玩得尽兴,要想马上叫停那是不可能的,这是自我管理调节的能力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育中着重引导。

2、家长太强势

有的家长看孩子耍赖,就来了脾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就是强势要求孩子赶紧回家,却未考虑到孩子的真实感受。

可越是强势,孩子越反抗,面对家长的激动情绪、突如其来的要求,孩子也需要时间适应,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因此,当孩子提出“妈妈,我再玩一会可以吗?”你的应对方式,会决定孩子的不同人生,可千万不要大意,处理不当会影响性格养成的。

家长常见的几种应对策略:

1、直接拒绝

不管孩子如何央求,家长就是直接拒绝,想着孩子自己答应好的事,不论如何都没有转圜余地。但这样容易和孩子站到敌对面,未必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张歆艺在一次采访中说,小时候她喜欢一双99元的小白鞋,但妈妈只是无情拒绝,那时她就立下誓言,以后赚钱了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小白鞋,这件事成了她的一大执念。

孩子也很不喜欢“未完成感”,总觉得没有完成是一种遗憾,在心里会有所惦记。就算这次你把他带回了家,下次他一样还会偷偷找机会。

2、屡次妥协

还有很多家长一开始会用强硬的态度对付孩子,但发现不管用后就妥协了,告诉孩子“只有一次10分钟哟”。孩子觉得这招好使,就得寸进尺,于是出现了很多个十分钟。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就因此事屡受诟病,她对孩子的确是有些溺爱了,只要孩子一哭,坚持的态度马上就缴械投降。

孩子想吃雪糕不吃饭,一哭雪糕就到位,甚至还能因为哭不去幼儿园。

但这样的妥协并没有换来孩子的乖巧,反而使其出现了各种叛逆行为,甚至还被园长谈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里如果总有一个人看不得孩子哭,一次又一次无底线地妥协,等到孩子长大了,在外面出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哭闹耍赖。

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在社会上立住脚的,因为没人有义务像家人一样容忍他。

这两种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中了的家长要赶紧改。

面对孩子不遵守约定的要求,应该怎么办?

1、提供有限选择,转移注意力

家长可以尝试提出其他选项,让孩子自己决定,最好是有限的,比如两样选一样。要么立刻回家,晚餐有好吃的,要么再玩十分钟,但下次再也不能来了。

家长不要催促,告诉他家里也有喜欢的玩具、绘本、美餐,遵守约定的孩子,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换得下一次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反复提醒

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强调时间了,玩之前就告诉孩子,会在结束的几分钟前,提示他玩耍的时间要到了,提示3次就要回家了。

这样孩子就会在要玩完的最后时刻,关注提示次数,把自己想玩的赶紧玩完。

等到最后一次提示,家长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这已经是第三次,和我回家吧,下次我们继续”。提前打预防针,要比孩子玩得尽兴时突然叫他回家,更容易接受。

3、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我家孩子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培训班马上要上课了,他还在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没有刻意强调,只是一直在一边看表,孩子发现后问我“为什么总看表”,我告诉他“现在已经上课10分钟了,本来约定了提前进教室,但是你玩忘了,因为这个错误你晚上的玩手机半小时取消了。”

孩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从那以后没有再犯过同样的错误。

爱玩是天性,但规则下的自由才能达到平衡,在这方面家长要做好,提前约定,利用技巧,才能让孩子逐渐培养起自制力和责任心。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