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父母待见的子女,为什么会很孝顺?他们的回答让人心酸又欣慰

欢乐颂》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父母对孩子倍加疼爱,家庭氛围好,孩子地一生都是幸福的,父母对孩子冷若冰霜,甚至伴随着打骂,家庭氛围极差,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疗愈不幸的童年。

有人说,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将来对父母的回报。

确实如此,父母是孩子的风向标,大人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父母。

但是事事无绝对,有些子女不受父母待见,反而越是孝顺父母,到底什么原因呢?

01.渴望被重视和认可

缺爱的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讨好,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便会渴望父母给予自己重视和认可,从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远房表哥今年45岁,从小到大,没体会过父母的疼爱,而弟弟跟他截然相反,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父母对两兄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性格决定了父母的喜爱和疏远。

哥哥憨厚老实,话不是很多,性格还有些倔强,弟弟脑子灵活,说话头头是道,性格开朗外向,把父母哄得团团转。

表哥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和认可,一心投到学习上,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父母却告诉他,你是家中长子,应该肩负养家的责任,把机会留给弟弟吧。

言外之意,就是让他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供弟弟读书,可是弟弟学习成绩很差,表哥哀求地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但是父母下了死命令,必须退学,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含泪结束了求学之路。

父母将希望都寄托到弟弟身上,结果换来的是一事无成,不懂得孝顺,而表哥没得到疼爱,却格外地孝顺。

那时两位老人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于是握着表哥的手说:“儿子啊,爹妈对不起你,希望你能原谅我们。”表哥抱着父母哭得跟个泪人似的。

表哥从那以后经常说:“我一直以来的讨好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有生之年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重视,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些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一生都在渴望被爱,所以他们用讨好的方式满足和孝顺父母。

如果自己长期以来的卑微付出,换得了父母的重视和理解,他们的人生将掀起了美好的篇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反差认知

什么是反差认知?就是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所想和所做的一切,都与之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父母的言行举止得好与坏,会被孩子不自觉的模仿,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恰恰相反,这就是典型的反差认知。

读者童敏(化名)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脾气暴躁且不着调,从记事起,父亲没碰过弟弟一根手指,她却被打骂经常“光顾”。

虽然母亲每次都说好话,无奈她性格软弱,说等于没说,甚至有时连她母亲一起骂,12岁那年,她放学回来的路上,发现父亲搂着一个女人,她飞快地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沉默了好一会说:“随他去吧,等你们长大,我就离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那天开始,童敏对父亲产生了憎恨,她发誓这辈子决不会像父亲那样,钱赚不来几个,几乎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还对家庭不负责任,她鄙视父亲。

童敏高中没毕业,就跑出去打工,通过努力拼搏,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每个月都会给母亲寄钱,买衣服,并且警告父亲,“如果你敢欺负我妈,我肯定不饶你。”

父亲上了年纪,再加上她越来越强,改变了不少,不过背地里还是经常跟她母亲发脾气,她几次让母亲离婚,母亲却说:“这么大岁数离婚,会让人笑话的,还是算了吧,再说你爸也改了不少。”

为了母亲能安享晚年,她硬着头皮孝顺父亲,内心极其痛苦,甚至希望父亲早点离世,可是父亲真正去世那天,她竟然失声痛哭,因为父亲离世前一天跟她说了一句,“替我好好孝顺你妈,你是好样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是每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反差认知都是正向的,有些人的心理极限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反弹。

也就是说,父母不停地打压和忽视,孩子的思维模式则会走向极端,要么对父母做出残忍的行为,要么自我残害。

但是反差认知的人,又是极其孝顺的,他要用自己的正念,扭转父母的错误思想,尤其当自己有了成就,他会把这件事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从而扭转的过程产生了依赖和习惯心理。

所以当自己憎恨的人突然离世,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恨意,有释怀,有留恋,有痛苦,最终都会和自己和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环境影响

欧文说:“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人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我们身处在怎样的环境,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同样,不被父母待见又孝顺的人,与身边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活动,恰巧碰到了多年未见的同学柳柳,曾经的她不被父母待见,自卑且内向,现如今已成为某公司的总经理,言谈举止落落大方。

柳柳是一个命苦的女孩,母亲未婚先孕有了她,父亲没办法才娶了母亲,婚后柳柳出生,父亲并没有因她的到来解除婚姻危机,反而对她们母女冷若冰霜。

母亲得不到父亲的爱,将怨气撒到了女儿身上,经常对她大发雷霆,柳柳十岁那年,父母离婚,谁都不要她,柳柳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女,将她接回了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到一年,父母各自再婚,对她更是不闻不问,柳柳非常自卑,好在自己有志气,没辜负爷爷奶奶的期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好工作。

此时的母亲,病魔缠身,再次离婚,求到她跟前,让其赡养,柳柳将多年的怨恨一并发泄出来,她不想原谅眼前的这个女人,因为带给她无法磨灭的伤害。

但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女孩,身边的朋友都是正能量使者,将她从痛苦的泥潭中拉了出来,而后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被治愈。

无论父母如何对待自己,毕竟给了她生命,应该负起赡养的责任。

她说:“如果不抛开以前的自己,我就很难继续成长。人不能沉溺在自卑的过去,更不能因原生家庭的影响而裹步不前,那样只会害了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们没办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人生,能否把一手烂牌打好,全在自己如何看待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只有单程,没有往返,与其穷尽一生和原生家庭做斗争,不如活出洒脱的自己。

今日话题:不被父母待见又孝顺的孩子,你们怎么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