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姚桐斌:45岁遇害,妻子为追凶奔走11年,凶手刑期仅15年

科技就是力量,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是我们对于科技力量的敬畏。

科技正在一步一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对于现代科技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而现代科技的起步正是依靠我们的前辈们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潜心研究的结果。

而中国就正处在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而不得不令人惊叹的一个事实就是——上个世纪的我们别说拥有现代社会的科技了,就连科技的起步也是举步维艰。

落后的我们不得不想法设防去提升我们的实力,这时众多在外留学的科学家们放弃了优渥的科研环境,心甘情愿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里,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诞生的,而同时被世人知晓的,不只是“两弹一星”,还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努力的伟大的科学家们。

说起“两弹元勋”,大家能想到的似乎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们——邓稼先、钱学森、孙家栋都在其列,但其实还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敬仰、学习。

姚桐斌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家。

少年生活

姚桐斌是一个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的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小时候的姚桐斌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很优渥,就连小学都是靠父亲哥哥做小生意赚的钱读完的。

那时的姚桐斌就知道了自己读书的不易,于是他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小学的学业。

然而,在民国十一年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环境并不能支持他在继续读书了,这让姚桐斌十分沮丧。

这时,校长听说了他们家的事情,于是亲自去劝说姚桐斌的父亲,校长表示:这么优秀的孩子不让他读书太浪费他的才能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校长的劝说下,姚桐斌才能顺利地上了初中,然而由于姚桐斌家的经济情况,他还是辍学了两年,依靠自己摆摊卖一常见的日杂品,兼职做一些家教、零工、收发员等工作,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凑够了一些积蓄,才能继续读高中。

然而,那些微薄的积蓄并没能让姚桐斌在私立成康中学、私立汇南中学读完高中。于是,他只好离开现在带着的高中,去了江西吉安继续求学。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月,姚桐斌开始了在于吉安国立13中学高中部的读书时光,同时,他又因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得不靠中学校的贷款作为学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贫困的读书生活并没有磨灭掉姚桐斌对知识的渴望,反而让他更加坚韧。

于是,在姚桐斌的努力下,他在学校里以江西省全省高中毕业生会考个人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毕业了,并得到了一大笔奖学金,这使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去考大学。

同时,姚桐斌依靠着校长的资助开始了他的入学考试。

姚桐斌同时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大学录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让资助姚桐斌的校长感到十分高兴。

这时的姚桐斌就已经渐渐流露出自己在冶金与材料方面的天赋。

他最终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的矿冶专业。

在这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姚桐斌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和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以全校第一的总评成绩毕业。

次年七月,姚桐斌在贵州大学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中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考上了大学的姚桐斌,没有丝毫的懈怠一边做着国家分配给他的研究工作,一边准备出国留学考试。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0月,姚桐斌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这是他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迈出的一个大跃步。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姚桐斌开始准备启程赶赴英国学习,这次学习将给他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启示,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道路。

同年10月,姚桐斌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自此姚桐斌开始了他的学习冶金之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51年,做出了《对于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性的研究》的论文,并且通过了毕业答辩,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得工学博士学位。

1952年1月,姚桐斌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继续深造,并在冶金这一学习中,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并且被学校录用任命辅导员一职。

巨大贡献

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抛弃自己的优渥环境开始回国研究关于导弹与航天工业的工艺、材料技术工作。

说起姚桐斌就不得不说他在两个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是一位伟大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并且还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获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他也做出了贡献。

1957年9月,姚桐斌回到国家后,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开始研究关于导弹与航天工业的工艺,材料,技术工作。

回国之后一年,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 在这里,他兢兢业业,努力掌握知识,学习技术,了解国家的技术发展情况。

通过他数年来的学习,以及他所掌握的娴熟的技术,在1961年时,他被赋予技术中校的军衔。

自此,他越发开始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85年,他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特等奖。

1960年,姚桐斌正式开始了在航天材料方面的研究,他担任了航天材料研究所所长。

暴徒残害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国家正式开始号召群众揭露走资派,而此时,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姚桐斌也没能避免这种伤害。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回家路上被红卫军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毒打一顿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最后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45岁。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不仅大量国家文物被遭到破坏,知识分子,国家人才更是遭到迫害。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最后父不父,子不子,父子相残,文化礼仪崩坏。

不仅是在当时,更是给现在也带来了无数影响。回到姚桐斌的家庭,姚桐斌的离世让他的家人们如遭雷击。姚桐斌的夫人更是锲而不舍地寻找真相,想要让杀人凶手伏诛。

善恶有报

好在后来文化大革命也需随之宣告结束,姚桐斌的夫人终于有机会,为丈夫诉说冤情,让丈夫沉冤得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善恶终有报,在妻子为惩治凶手奔走11年后,终于等到了那群犯罪分子的处罚,其中一人被判处12年,一人被判15年。

虽然时隔多年,但姚桐斌的夫人从来没有选择放弃,一直在坚持寻找真相,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丈夫的清白。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这句话固然正义凌然,但是迟到的正义终究会给人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姚桐斌的家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结:

如今我们的时代里也存在着红卫兵。现在的网络暴力就好比是当年的“文化大革命”,如今的“红卫兵”便是网络上的喷子。

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高在上地审判着每一个人,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永远坚持着自己口中所谓的真理。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不要让别人成为下一个姚桐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