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有这5个坏“毛病”,是高智商的表现,偷着乐吧,别盲目阻止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到周六,小区花园里就有一些宝妈们带着娃玩耍,互相分享育儿经。

“看你家孩子多乖,一点不闹腾,带着可真省心。”

“人家孩子还真是乖,看我家宝宝,从早上起来到现在就没停下来过。”

“真是的,带个孩子比上班还累呢,我家宝宝的坏习惯太多了。”

帮妈想说的是,遇到这些“闹腾”的孩子,宝妈就偷着乐吧,因为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坏习惯”暗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哦,这些孩子可聪明着呢。

小艺的宝宝就有一身“坏习惯”,简直就是家里的破坏王,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玩具箱里的玩具倒一地,还得用手摊均匀,还没待一会儿又把卫生纸撕地满地都是,看见地上有水潭就必须要上去踩上几脚,还得蹦蹦跳跳的,不把鞋弄湿就不算完。宝宝的奶奶每次看见都气的不得了,说孩子没规矩不懂事,非得把孩子训哭为止,但小艺从来不去制止孩子,她觉得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只要不搞大破坏,就由着他造呗。

其实小艺的做法才是对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每天都想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可能像大人一样规规矩矩的,他们在“造”的时候是在一点点变聪明的。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以下“坏习惯”:

一、爱吃手

有些宝妈觉得宝宝手上细菌多,塞到嘴里边不卫生,看见宝宝吃手就立马制止,其实孩子吃手是正常现象。尤其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了口欲期,这时候宝宝是用舌头感知这个世界的,看见什么新奇的事物都想塞进嘴巴里尝一尝,所以才有吮吸手指、玩具、衣服的行为。

稍微心细点的宝妈会发现宝宝有时候吃手的频率会增加,比如饿了、困了、去陌生的地方、见到陌生人或者是夜里醒来再次入睡的时候,实际上是宝宝进行自我安抚的表现。宝宝大脑的发育需要很多刺激信息,吃手时宝宝能自己完成感觉刺激,对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呢,所以宝妈要多抚摸宝宝、陪宝宝说话,让宝宝体会到这些刺激信息,会变得更聪明哦。

二、不喜欢分享

宝宝到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懂得归属的观念了,这时候宝宝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第一个表现就是不喜欢分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时,经常会表现的自私、自我或其他不良个性特征,这都称为自我中心主义。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宝宝成长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宝妈最好不要强迫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要尊重宝宝的物权意识哦。

三、爱问为什么

当宝宝三岁的时候,一张小嘴一天到晚都说个不停,一口小奶音问东问西的,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些宝妈听得多就觉得烦了,要不就是随便敷衍孩子几句,要不就是对孩子说你长大就知道了,这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哦,对于孩子的问题,宝妈一定要及时回答孩子,孩子问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孩子对大人敞开心扉的时刻,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

四、爱撕纸

看见宝宝把卫生纸撕的满地都是确实有点闹心,但这恰恰是宝宝聪明的表现哦,其实宝宝撕纸是宝宝聪明的表现,撕纸表示宝宝的手指灵活、手眼协调能力强,同时也反映了宝宝大脑健康的发育情况哦,通过“拉、放、撕、抓、揉”等一连串动作,宝宝能感受到灵活控制小手所带来的“神奇”感受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不爱睡午觉

其实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恰恰反映了他大脑神经的成熟度,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精力充沛、不睡午觉还能有好心情、胃口也不受影响,那么很有可能表示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的很成熟咯,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就算到了陌生环境里也能很快适应,这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哦,但家长可别误解了,并不是说孩子爱睡午觉就不聪明了,也不是说不让孩子睡午觉就能变聪明,只是有天赋的孩子睡眠时间稍微少一些哦,一切顺其自然最好,孩子想睡就睡,不想睡也不要强迫。

帮妈心里话:当孩子有这些“坏习惯”时,宝妈一定要好好培养哦,这说明你的孩子从小就比其他小朋友更聪明呢!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私信“育儿”和我一起讨论吧。

(配图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