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在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的性格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从影视剧中反映原生家庭的《欢乐颂》和《小欢喜》,到现实生活中骇人听闻的“吴谢宇弑母案”,一次又一次把原生家庭带进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开始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一个人的成长最初的环境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于个体性格的关系形成有很大影响。

你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原生家庭关系的缩影。

原生家庭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性格的走向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会密切地关注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在他看来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时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仅是精神分析学派倡导回溯童年,很多不同心理治疗流派都会对来访者的童年经历进行心理一定的了解。

孩子最初的生长环境就是原生家庭环境,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生活技能,最初的模仿与观察对象就是自己的身边的亲人。

据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小时候成长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个体也会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积极的性格,如果生活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发生争吵与打骂的环境中,孩子极易形成一个拥有敏感,自卑,冷漠等一系列消极词汇的性格。

笔者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会痛的十七岁》里面的每一章节的主角都是问题少女,男主和女主在与她们的交流中才发现她们很多的问题性格都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这充分说明了原生家庭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性格的走向。

这种影响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再反观《以家人之名》里面的女主和男主虽然都生活在不完美的家庭环境中,但是他们在重新组建新家庭中得到了足够的爱与理解,让他们形成相对积极的性格。

原生家庭的关系确实会对个体的成长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不是决定个体性格好坏的因素,原生家庭关系只是一个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性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性格形成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原生家庭只是属于环境因素中较大的分支因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今后的发展,但是片面的将自身性格怪罪于原生家庭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美国的一个研究发现即便是成长在有着良好的、正向的成长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有些孩子长大以后也会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安有着软弱沉默的父亲还有重男轻女的偏心母亲,在这种充满压抑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苏安并没有变成一个极端消极的个体。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确实是她成长路上的磨练和阻碍,但是也无法阻止苏安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女性。

环境无法改变可以改变自身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更何况是由人组成的家庭。完美的原生家庭很少存在,即便是存在也保证不了个体一定会朝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成长,因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

对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不应该变成对于原生家庭的责怪,过度地把自己所有的不足与缺陷抛给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关系的讨论应该是让我们对自己的性格和成长有着更全面的认知,可以让我们从原生家庭这个角度来分析自己问题,解决问题。

原生家庭确实对我们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人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国外的一项研究对600多名生活在贫困和极端的原生家庭孩子做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个体会走向社会边缘化,形成极端消极型人格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一依旧在破裂的原生环境中成长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个体,并且组建了更加温馨有爱的新家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同样的恶劣原生家庭环境,总是有人可以努力地面对和倔强成长,所以不要再给原生家庭扣上自己消极堕落性格的罪魁祸首的帽子。

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认知你的思维和你的一生,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可是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我们并不是毫无抵抗力的,是你自己的选择缔造了现在的处境。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