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永川西部职教城强势崛起

永川区第六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陈仕川摄

人民网重庆11月11日电 10日,永川区举行第六届职业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作为永川的一张名片,近三年来,永川区职教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永川区有职业院校17所,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在校学生14.4万人。较3年前新增2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新增2万人。

永川区职教规模为何能够在重庆各个区县乃至整个成渝地区保持领先,成为14余万学子的筑梦之地?

奠基:打造永川职教城

十八年前,永川区便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普通高校、高职、中职院校多达 26所,学生5万余人,是永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库。

在这样的条件下,永川区决定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撬动永川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打造永川职教城。

随后,永川区深入研究制定出台了新的配套政策,通过各种政策体系保障和科学的布局,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从兴龙大道北端一直向南,直到凤凰湖,一所所面貌一新的现代化学校矗立于道路两侧。

永川区政府充分发挥统筹服务职能,为职业院校发展 “搭台唱戏”。搭建了基础设施、行政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宣传、合作交流、投融资、招生就业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

短短几年,永川的职教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06年,永川中高职院校达到 32所,在校生达8.6万人。形成“城校互动、资源共享”的基本格局,而这种“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被教育部称为全国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

十多年后的今天,永川区职教发展走向纵深。

目前,永川正加快西部职教城建设,加快“产城校景”深度融合,规划“一核一片一圈一镇”西部职教城4大组团空间布局。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系物联网综合试训室。 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基石: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从2017年的2600名在校生,发展到如今8600余名在校生规模,仅仅花了不到三年。预计10年内,该校将达到1.5万名在校生规模。

今年6月15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扩建选址项目顺利签约,在永川区的大力推进下,学校占地面积由326亩扩增至808亩。当前,学校构建涵盖智能制造、大数据、通用航空技术、智慧建造、电商物流、文旅与学前教育等六大特色专业群,其中国家级、市级重点专业12个。

接下来,学校将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大数据等主导产业,重点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进行补链强群,构建起‘数字为基,智能为核,双翼同向’的智能 专业层级结构体系。

在副校长刘仲全看来,永川打造西部职教城,需要构建城市、产业、职业、人才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以城聚产、以产育人、以人兴城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探寻更优质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带领学校走得更远,而学校靠自身研发能力持续为企业造血。

动力:提供新的地区发展动能

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入驻永川的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累计产值达到1589亿元、纳税27.6亿元。过去一年,长城炮实现了从零到十万的迅速增长,面对企业产能急增,人员短缺成为一大难题。在永川区政府的牵头下,长城汽车和永川区多所职业院校联合开设“订单班”,并与永川职教中心合作探索“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半个月在学校学习、半个月在工厂实训。

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行政总监安玉贺介绍,因为和政府、学校合作良好,很快就招到1000多名技能工人,保证了产品质量。今年5月,长城汽车便扩大产能实行“两班倒”生产。

同时,长城汽车与永川职教中心建立了“政、校、企”三方共建的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公共实训基地--重庆职教基地-汽车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计参训学员达到2078人次。

今年10月,重庆·中关村智酷人才创新实践中心在永川揭牌。该创新实践中心总经理冯录介绍,这是是永川向德国职教“双元制”学习的产物,它并非单一的向年轻人提供岗位培训,还通过孵化项目、合作举办创业大赛等实训项目培育多元化人才。

该实践中心的落地,不仅能提升区人才培养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还将为重庆建设成渝经济带人才中心、推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和新的发展动能。

支撑:粘住产业和教育“两张皮”

近几年,永川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在倒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前年,永川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永川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职教24条”、“优化营商环境22条”和“数控机床17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院校产教融合、提档升级、扩大规模。

3年来,这一系列政策已取得成效。永川区大中专职业院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已由2017年的15所、12.4万人,增加至现在的17所、14.4万人。

在产教融合方面,永川区联合“科大讯飞”建成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区级智慧教育平台,对课堂、教学、管理、安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途径的信息化服务,已覆盖全区136所学校、8300余名教师、14万学生。

永川区委书记滕宏伟说:“发展现代产业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政府要充当‘强力胶水’的角色,粘住产业和教育‘两张皮’,相互协作推动产教融合。”

近几年,永川先后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与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联盟),建成西门子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等合作项目等258个,带动职业院校新增与产业匹配专业45个,学生留渝就业率70%以上。

接下来,永川力争2025年达到20平方公里、20所院校、20万在校学生的规模,到2035年实现40平方公里、30所院校、30万在校学生的西部职教城建设目标。(刘政宁、许美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