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普遍存在“第十名效应”?班里第一名,往往没有第十名有出息

文/凌说

学生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5个阶段,高中因为有高考,被称为整个学习生涯最重要阶段,高中知识颇为复杂难以理解,光靠普遍的背读写学习方法是不够的。

但其实知识不是从高中开始变的复杂的,而是初中,很多人从初中开始跟不上学习进度,小学班级前几名,到了初中成绩断崖式下滑,成了班级吊车尾的存在。

而初中学习重要性并不亚于高中,因为初中有中考,中考考一个好成绩,上本市重点高中,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重点高校。

这么重要的初中学习阶段,却被冠上了“第十名效应”。

什么是第十名效应?

所谓第十名效应,就是在班级的成绩比较平庸,多数时候排在第十一二名的位置的学生,可能有着难以想象的潜在爆发力,未来在事业上比曾经班级里排在一二名的学生发展的更好。

而“第十名效应”被特定在初中学习阶段,认为初中学习好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不如那些成绩平庸,排在第一名的学生,那么在初中班级里“第十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吗?

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效应?

1) 外界对排名中上等学生的鼓励

流传至今的“第十名效应”很有可能只是老师和家长对于成绩排名中上等学生的一个鼓励,很多时候学生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没太大起伏,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拿不到好成绩,对学生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安抚着一类学生,老师和家长可能会说“在学习成绩上你可能比不过第一第二名,但将来进入社会也许你比他更强。”

这样的话说多了,传来传去,一个鼓励变成了一个肯定得结论,就成了现在的“第十名效应。”

2) 排在一二名的学生更注重科研

人非草木,都是世俗的动物,我们所说的“出息”,往往指的是挣钱的能力,而初中在班级排在第一名第二名位置的学生,大多会考进重点高校,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研究某一个领域最高尖端的东西,费时费力费脑,但是薪资待遇一般。

与那些创业成功的学生完全不能比,大学毕业后同学聚会,从穿衣戴帽上面比较,曾经的第一二名,现在搞科研的同学,肯定比不上学习中庸,创业成功的同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平庸的学生弹性应对人生困境,要较强的抗压能力

优秀的人追求更加优秀,总是不允许自己失败,在初中班级排名一二名的同学,通常对自己要求很高,在学习上靠着努力是可以达到最高水平的,但进入社会太追求极致完美,反而会失败。

而反观平庸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那么高,有很好的心态,到了社会上面对人生困境,也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这一类人更容易成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题剖析:

可能一些事例在那摆着,导致人们对于“第十名效应”深信不疑,但笔者认为所谓的第十名效应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你是清华第十名,还是某初中班级第十名,这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只是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把孩子教育成高分低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怎样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1、 除学习外,还要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

社会重视基础教育,家长和小学老师都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拔尖,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这是导致很多学生成为高分低能人的关键因素。

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教授孩子一些生存技能,例如简单的家务,洗衣做饭搞卫生,日常生活用具的使用,灭火器、紧急消防通道等等,让孩子在学习好的同时进入社会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培养兴趣爱好

千万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死读书的“书呆子”,认真学习的同时,享受生活,没事带孩子出去旅游、运动,培养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增加其生活情趣。

3、 平衡心态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学会接受学生的“平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本就是平凡人,哪有那么多有出息的人,不给孩子套上有出息的枷锁,也就不会出现第十名效应,家长平衡心态,孩子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计较得失,这样的孩子不管是第十名还是第一名第二名,进入社会都更容易成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认同“第十名效应”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专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学生的日常,解读教育中遇到的点滴琐事,如果你也对教育那些事感兴趣,请关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喜欢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初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