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科学表明:“爱阅读”和“不爱阅读”的孩子,大脑差距很大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让孩子多阅读,多看书。说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提升孩子的价值观。

那么总是在说这些,总归是感觉有点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那么今天就从具体一点的方向告诉家长们,从小“爱阅读”和“不爱阅读”的孩子,其实大脑结构差距会很大!

1、胼胝体厚度不同

首先向大家解释一下胼胝体是什么?

它是联络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板。通俗一点说就是连接左脑和右脑两个小岛的桥。负责左右脑的信息传递。

胼胝体厚度就相当于桥的宽度,胼胝体越厚就相当于桥越宽,同时传递的信息就越多。

而从小爱阅读的孩子的胼胝体就会比从小不爱阅读的孩子更厚。因为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不断地思考、分析,胼胝体接受的刺激就更多,就会增厚。

曾经有科学家在葡萄牙的12个家庭做了调查,这些家庭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家里一部分孩子上学,一部分照顾家庭。

生活在一个家庭当中,他们的生长环境相似、社交活动相似、性别一致,唯一的差别就是一个不识字,一个受过教育。

然后用通过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观察被试者的大脑激活反应。

无一例外,都是阅读量多的孩子胼胝体更厚一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左侧枕-颞区

经过试验表明,爱阅读的人,在左侧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

比如说到“柠檬”两个字,就感觉嘴巴里有酸水,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所以说,这个区域的活跃度越高,孩子对文字激活反应就越强烈、迅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脑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阅读这件事情也要是一个从小就孜孜不倦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呢?

1、从小培养

有早教专家说过,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可以看书了。不是让孩子学习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对“书”感兴趣,所以给小宝宝看的书都是好玩为主。

让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 自然孩子也就养成了阅读的爱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父母陪读,营造氛围

家中有万卷藏书,不如家长手捧一本。

书籍摆在书架上就和花瓶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装饰品而已,孩子是不会对装饰品有很大的兴趣的。

但是孩子天性就爱模仿,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有时间刷朋友圈、短视频,就有时间看书。家长不妨设置一个“阅读时间”,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给孩子读,等到孩子可以自主阅读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各自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循序渐进

阅读也是一个需要过程的事情,从绘本到童话、科普、名著一点点的过渡。

先用较为浅显的启蒙知识去培养孩子对这一知识的热爱,然后孩子才能够对这一知识更深层的感兴趣,从而养成主动阅读的爱好。

不需要家长去叮嘱,自己就可以拿起书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就给大家挑选了一套适合孩子看的书籍。趣味科普读物《爆笑科学漫画》一套书。就连大人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全套8册, 用漫画的方式为孩子科普八大科学领域,物理、地理、人文、动物、昆虫、植物、宇宙、人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文字部分更是由文字故事由乔冰和曾桂香共同编写,乔冰是曾经创造了《赛尔号》系列的畅销儿童读物作家。

曲折惊奇的冒险情节,则是它能够牢牢吸引小朋友的关键。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同时也学到不少知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保险箱里的瓶子》为例,它将侦探故事和科普结合,通过揭秘一场“毒药阴谋”,让小朋友学会了不少化学知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像《时间怪圈》中的修道院探险一样,让小朋友们跟着培根破解修道院中的神秘事件,从日历纪年中获得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知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故事有趣,而且知识严谨。让孩子跟着《爆笑科学》在欢声笑语中形成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