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成刘欢遗憾,对比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你还信奉快乐教育吗?

刘欢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音乐唱作人,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是这么多年屹立不动,在音乐上的造诣极高。

但在生活中,刘欢与普通父母一样,在子女教育上也有困惑,也栽过跟头。

女儿没有走上音乐道路,刘欢充满遗憾

刘欢的独生女刘一丝,小时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可那个时候正是父亲刘欢工作最忙,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平时只有母亲卢璐一个人照顾女儿。

我们都知道,遗传基因是很强大的,女儿从小就显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很多对孩子来说难度很高的古典音乐,女儿听两遍就能随口哼唱出来。后来刘欢发现女儿很喜欢弹琴,对音乐的掌控感和理解力都超乎同龄人。

但对孩子来说,坐不住是通病,玩音乐可以,但要求她连续练几个小时的琴,孩子都很排斥。

刘欢当时工作太忙,他的育儿理念受西方传来的“快乐教育”的影响,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她更多自由的空间,于是也就没有刻意逼女儿学习钢琴,后来渐渐地,钢琴淡出了女儿的生活,只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存在。

多年以后,刘欢才感到后悔,如果当初能对女儿狠心一点,推她一把,说不定女儿也能成为第二个郎朗,在音乐这条路上走下去。

很遗憾,女儿最后选择了电影专业,与音乐的距离渐渐拉远。

与刘一丝相反,郎朗从小就接触钢琴,男孩比女孩更好动,但郎朗的父亲给他设定了严苛的练琴计划,每天连续练几个小时,玩的时间几乎没有。

在父亲如此苛刻的教育下,郎朗13岁就登上了国际舞台,拿到了世界冠军。

对比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不同的教育模式,你还相信快乐教育吗?

快乐教育算是西方的舶来品,很多家长说,中国的孩子太苦,看看人家美国的娃,施行快乐教育不是更容易成才?

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一般是美国的公立学校,他们确实课程轻松,玩的时间比较充裕,学习也自由,课堂氛围也不紧张。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美剧《无耻家庭》第九季中,Liam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上学,考试成绩完全“碾压”同年级所有同学。虽然剧情有点夸张成分,但不可否认,私立学校的教学比公立学校高出不止一点点。

美国公立学校比中国的公立学校要宽松,课少,自由,下午4点就放学,私立学校除了基础课程,还有很多专业课、提高班,而且注重孩子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比如社交、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还要求根据兴趣学习至少两门特长,6、7点放学算是早的,4点放学根本不可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曾批判过快乐教育:

我想不通教育为什么一定要是快乐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痛苦的成分。但现在教育的思路就是给孩子让步:让孩子玩,让孩子快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中国家长对快乐教育存在误读,快乐教育和严苛教育相结合,才最适合孩子

其实很多中国家长都误解了快乐教育的真正含义,快乐教育并不是以玩和自由为目的,而是手段方法。

美国私立学校,虽然学习内容多,压力也和中国孩子一样重,但他们的学习方式相对轻松,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讨论和师生互动中进行的,学法多样灵活,在玩中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圆桌派》一期节目中,窦文涛说,施行严苛教育,孩子长大后如果成功了,有出息,就会感谢父母,一旦不成功,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就会怨恨父母,这种给孩子带来痛苦的教育,就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噩梦。

连郎朗自己都说,没有几个孩子能单独靠严苛的刻苦练习取得成功,他只是个例。

刘欢和郎朗父亲的教育模式,都走向了两个极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把两者中和起来,糅合到一块,松紧适度,劳逸结合,孩子才能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得价值最大化。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