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光喊口号不行,必须健全问责机制!

愈演愈烈!家庭作业本就不该是“家长作业”,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何会掀起轩然大波?

有关“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的问题,近日引发不少网友讨论,冲上热搜榜

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

而就在10月底,山西太原教育部门也明确规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详情戳链接:明确了!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点赞转发各类信息…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政策“叫停”,

但现实问题依旧未停!

家长叫苦,老师委屈!

家长叫苦连连:“自己都不会,怎么敢教孩子?”

老师也很委屈:“夹心饼干不好当,成绩落后还是得我负责!”

2017年,教育学者李镇西曾做过一项关于教师减负的调查,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87名教师参与其中。

调查结果显示,应对各级各类检查任务、临时交办的非教学任务、完成网上各类学习、参与各级各类会议培训是占用教师时间的四大主要因素。而教师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其实不足四分之一。

家长固然要关心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但绝不是越俎代庖,

直接接替教师完成批改,

削弱学校教育应当坚守的专业价值。

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值得庆贺么?

如果套用这样的规定,这不就是相当于说农民种地必须下田、医生看病必须接触病人么?所以,这样的规定实际上也显露了那些让家长批改作业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批改作业,其所面对的并不是一张纸,而是给自己的教学成果打分,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的师生互动内容。缺少这一环节,可以肯定地讲,学校教将不教,学将不学。亦因此,将教育的底线性常识明示于规定,这样的规定如果不被视为可悲的话,至少不值得庆贺。

光明网评论

既然已被全国多地命令禁止,

为何批改任务把家长“逼疯”的现象

还是时常出现?

“老师没有精力批改作业”听起来像笑话,

但在重重非教学任务的压力下,

这样脱离主业的困境确实存在。

面对相关部门交付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老师们往往难以回绝,只得“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而在整日连轴转的情况下,把批改作业的本职推给家长,便成为一种教师角色错位下的压力传导。

因此,要真正根除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乱象,首先就要摆正各方职责,解决好对教师的时间挤压问题,让他们得以把最宝贵的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

批改作业之争,并不该成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两方对峙,家长当然不应承接老师的任务,但一味批评教师的懒惰也失之偏颇。理性分析这种职责失位背后的形成机制,在明确各方责任后强化规定落实,才能真正避免家长批改作业屡禁不止的困境。

中国青年报 任冠青

一项政策贴地而行,

光喊口号不行,

必须健全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的缺乏,恰恰是《意见》难落地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乃至杜绝“家长批作业”现象,需配置一套赏罚严明的评价体系。

在这方面,不妨像抓“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一样,充分发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对于那些尚未执行《意见》要求的地方,国务院有必要加强督导,督促各省份尽快制定相关文件,如果迟迟不肯动议,也有必要给予一定惩罚。

总而言之,教师将批改家庭作业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不论在科学性还是从义务教育分工层面,都经不起考量。既然中央已经出台了明确的《意见》,各地就得尽快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别因为短时的利益,而破坏了长久的教育生态。

新京报 社论

家长和学校都要

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不缺位、不越位,

把各自的角色扮演好。

如此,

关于“谁来‘改’我的作业”这个问题,

才不会成为问题!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编辑:刘烨烨、李杨诗宇(实习生)

责任编辑:王迪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标签: 作业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