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一纸禁令能给家长“减负”吗?

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各种各样的小手工、精心制作的手抄报与PPT……孩子上学,家长还要帮着做五花八门的作业,到底是考学生还是在考家长?12日,武汉市教育局出台新规,将“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纳入教育工作绩效目标管理。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代劳。

这是继此前全国至少10个省份下发通知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后,又一加入“叫停”行列的地区。家庭作业为何变成家长作业?新规出台后真的能遏制这一风气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学生上学 家长陪读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后,还要再做一遍幼儿园的功课吧。”前不久,孩子将要上小学的陈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帮孩子做手工、批作业的照片。这条朋友圈一发出,立即收到了多位同为家长的朋友点赞,并发出了种种感叹。

陈女士的朋友圈截图(受访者供图)

陈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事实上,不少家长都对记者表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家庭作业由家长监督逐渐变成了由家长批改,尤其是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老师甚至要求家长用红笔批改,且不能出错,否则就在家长微信群里公开批评,让家长感到“压力山大”。

而微信沟通的便捷也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如今,不少老师更是习惯在微信群给家长“布置作业”。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社交网络的发达使问题更加突出。“升学的压力使学生需要达到尽可能高的分数,这意味着学校要加大作业量,当作业的批改超出了教师的批阅限度,一部分工作就转移到了家长这。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也希望自己孩子考高分,于是家长批改作业逐渐成为老师与家长间的一种“默契”,长此以往,问题也逐渐暴露。

多地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11月初,“家长批改作业”的问题随着江苏一名家长“愤然”退出家长群而逐渐白热化,也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重压”之下,多次陆续出台整治措施,包括湖北、辽宁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下发文件,对作业量、布置质量、权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同时提出了处罚措施,明确“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代劳。”

消息一出,获得了不少家长的点赞支持。在储朝晖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适时且有必要。因为“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在孩子所学的各门课上做得很专业,家长之间能力有大小、知识有高低,参差不齐,很难对孩子负起这样的责任。”

批改作业本应是教师应负职责,他建议家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划定边界,以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业之痛”的背后:评价权力集中、评价标准单一

梳理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不难发现“减负”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减负”之后为何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等仍不堪其重,储朝晖认为,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当下对学业的评价权力过于集中,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在以分数为重这个单一标准下,所有的学生都想排在更靠前的位置,从而导致作业量增加。家长和老师都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很多老师其实也很清楚过多的作业对学生不利,对家庭也不利,但目前进更好的学校就要看分数。”

从这一层面出发,储朝晖认为不公开排名、不公开分数等减负措施其实还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即改革评价体制、评价标准。“在未来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应该让老师能够轻松愉快地讲授,学生在乐中学习到各种知识,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希望至少要做到不‘超载’,因为重负之下,不但达不成学习的目的,还会偏离教育的本意。”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