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家长应该学会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才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助力

你是否也面临着被老师频繁要求孩子请家长,孩子又很怕请家长的苦恼?

今天和我大哥通了长达两小时的电话,平常我和他都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沟通。

原因就是最近读六年级的小侄子,这一学期被老师频繁要求请家长,今天这一次,却心里感到了害怕,他一个人跑去撞树,头上撞了一个大包。

我哥对于这件事情担心后怕的同时也感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有心无力。也对于孩子怕请家长,老师又频繁要求请家长的这一行为的不理解和反感。

然后经过我的多角度分析以后,大哥他坦然地接受了和老师更坦诚并更深入得多好好沟通的建议。

因为我的想法是: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才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助力。

我先和小侄子简单聊了下后,提醒了我哥少些对小侄子的单纯批评和对一个问题反复不停地质问,要学会多问题引导和聊天式的沟通。在了解透彻了我哥的真实想法、甚至少许怨言以后,对他做出了如下的分析:

1.首先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相同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2.在小孩10~15岁的这个年龄段,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他们会出现比以前多了很多的问题是件很正常的事。可以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等等都是在这一个时期,慢慢趋于稳定。

3.在这一个时间段里,尤其是一个农村的公办学校里,能有一个老师愿意频繁的花时间来和家长沟通,将这些无论大小的事情和家长多沟通,尽力的去处理好,以达到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本身也算是一种幸运。

4.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会好心办坏事,也会在没特别细心时用错一些方式。老师也只是一个常人而已,他也可能会说错话,做错事,也会对于一些问题表述不清。

5.我们每个人处境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做事的方式也肯定不同,只有用心地去努力沟通才会找到双方最好的沟通方式。

6.我们在有所情绪的时候,所能想到的问题,肯定都是非常片面的。更为重要是,在事情没有明了之前,千万千万不要带着恶意去自我揣测,这样很容易将自己的思维陷入死胡同里。

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事情,在没有很重的利益之争的前提下,还是都很和谐,充满了善意的。

我大哥本身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打工者,文化水平不高,每天的上班时间都非常长,工作也很累很累,供养着两个孩子,本身压力就蛮大的。平常基本又不怎么玩手机,更没有经常了解网络资讯的习惯,比较沉闷,不怎么善于与人沟通。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都是充满了小心翼翼,只愿求得一切平稳。

即使对于老师的沟通方式感到很不舒服,对于一些不当的言语,有心反驳,也只是憋在了心里,没有大胆地讲出来。加上自身的工作量很大,每天很累,就造成了对被频繁的请家长感到深深的不理解和反感。

经过了我的一番开解,他也对这一切有了新的理解。毕竟,作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更优秀,不只是在学习上而已,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丢给老师,在没有更好的人选前提下,也只能让自己更辛苦一些了(嫂子和我爸妈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更差,老师指定了我哥去)。

毕竟孩子的老师也不是其他不相干的人,而是和我们有很亲密关系的一个人。

当有所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抛开双方的主观情绪,从事情的本身上去,多一些思考。能够站到双方的不同角度去相互理解,有什么样的想法,也能做到足够坦诚地去交流。不要无谓地去揣测老师的用意,他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有什么对他的意见和建议都要敞亮地大胆地把它平稳地说出来,对于的孩子肯定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了解。双方能够将一切说开了,相互间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没了沟通的阻力,找到大家都能相互接受理解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

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才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助力。

小学老师,一半父母一半老师

在其他事情上,这也是个相通的道理,当我们遇到了急切、愤怒、不理解等等对我们造成了不良情绪的事情时,能够做到第一时间放下一切主观情绪,只对事情本身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那么,我相信,在没了主观情绪的影响下,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再去看待问题,经过认真仔细地思考以后,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标签: 孩子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