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老师张秀荣,用大半月工资给学生买鞋,27年后学生送她一套房

晏殊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玉楼春·春恨》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辛劳工作。而教育事业的推进,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而且让更多的孩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如今人才辈出蒸蒸日上的中国,这背后都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付出。

然而每一位老师的职责,不仅是简单地把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教会每一个孩子正确做人的道理,塑造他们良好的三观以及品德。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内蒙古一位叫张秀荣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而她帮助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和学生陈志德的故事。

一、生活贫困,却特别懂事

陈志德是内蒙古武川县的一个孩子。而当时的武川县,是一个特别贫困的地区。而陈志德就住在当县最贫困的那一户人家。家里基本什么都没有,连维持生计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陈志德的父母却从来没有放弃让孩子读书,因为在父母看来,只有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才能走出这片土地,改变这样的生活。

然而出生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早早就懂得了为家庭减轻负担。白天的时候去上学,等放学回来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农田里锄地,种苗,给土地浇灌肥料。为了减轻父亲的劳累,就上山砍柴,然后一坤坤的背回来,而山里就多了一个农村少年的来回穿梭的身影。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一家人都生活虽然艰难但也特别开心。

二、重新开始,得以成才

然而,张秀荣老师的出现不仅给陈志德带来希望更改变了他的一生。47年前,张秀荣老师受上级的指示到指定的地点教书。而这个地方,正是陈志德就读的学校。刚到这个学校,张老师就惊呆了。这里的教学环境特别不好,桌椅都是很多孩子共用一把,孩子们的书本也特别短缺,更别说孩子们读书用的工具的。

老师又看向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穿得特别破旧,而这些孩子当中,最让老师注意到的就是那个穿白条裤子打着蓝补丁的陈志德。因为这里的教学资源特别短缺,孩子们很久没有上课。而忙于家务的陈志德更是文化成绩很差。所以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放学后张老师就免费给孩子们补课。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也从没缺席过张老师的任何一节补课时间。就这样,孩子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陈志德的成绩更是名列前茅。这让老师很是开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第二年开学时候,张老师却没有看到陈志德,一连几天,他的位置上都没有人。张老师决定亲自到他家家访。然而眼前的一幕却惊呆了张老师:家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不大的床,什么家电都没有。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打了好几层的补丁,当时张老师就哭了。明白了这个孩子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辍学。但张老师并不想放弃陈志德,于是积极地和校方还有陈志德的父母沟通。最终决定让陈志德重返学校读书,而他也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大学。

三、不忘师恩,报答老师

39年前,考上大学的陈志德从来不让家里人担心,只是报喜不报忧。在东北上大学的他,冬天却没有一双棉鞋。知道情况的张老师,把当时自己20元的工资拿出来给陈志德买了一双棉鞋。而当时20元就是张老师一半的工资。收到棉鞋的陈志德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立志要好好学习报答张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的他又考到了大庆石油当研究生,成绩优越的他,找到了一个好单位工作,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他却没有忘记帮助他的张老师。每个月托人带回1000元,知道老师身体不好,还把老师的吃的药都邮寄回来。每年陈志德都会给老师带回来很多东西。然而志德却做了一件“大事”。27年后,在外地工作的陈志德没能赶回来给老师过生日,但为了感谢这么多年来老师的照顾,就给老师拿出10万买了一套楼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小结

现在,陈志德依旧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知道老师是一个人住,为了方便老师,还把老师接到他住的地方照顾。陈志德的和张老师故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人对自己帮助,感恩父母的养育。而我们更要善良的人。善于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温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