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明确“十不得”,研究生如释重负

教育部是我国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曾用名“教育委员会”,最早成立于1912年的南京,时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为了能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教育部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工作。

如今大学生已经烂大街,就业趋势越发的严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顺利地找到工作。因此很多人都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以此增加在就业当中的优势。而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这个途径来提升自己,所以考研的学生在日益增长。

据数据统计,2020年~2021年之间,参加考研的人数就增长了几十万人。不过随着考研难度的增加,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会发现,很多研究生因为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不好,以至于在学业论文方面,得不到导师的指导,可以说在读研期间是难上加难。

到目前为止,全国研究生导师总人数达46万,其中博士生导师就有11.5万人。在2020年11月11日,我国教育部发布有关《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

其中主要针对师德师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了规定,明确导师的“十不得”指导行为。研究生对此拍手称快,表示:如释重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在校普遍会出现3种现象。

1. 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胡乱管理

也就是说,很多研究生导师,他们缺乏实力以及学术水平,因此在对研究生的学习指导方面非常的随意,以致于影响到研究生的毕业延期。

2. 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学术没有要求及管理

简单来讲,就是在读研究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是要依靠研究生自身的学术实力如何的。

3. 研究生导师道德水平较低

很多研究生导师在校期间,会出现让学生做一些与学术学习无关的活动,也就是随意压榨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3种现象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培养及成长,所以多数学生在成功考上研究生之后,并不是很开心,甚至感觉每天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

现如今,教育部明确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做出相关的规定,这不仅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有益处,对进一步的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更有利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师生关系僵硬,也跟学生在考研期间,选择导师方面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没有更好地去了解导师的情况,只是单凭简历去选择的话,很容易会出现一个误区。

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 通过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状况

如果想要考取研究生,但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导师的时候,可以通过向学长学姐了解目前这个导师的状况,熟知他的性格。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来选择导师。

切记一定要重视学长学姐给出的建议,因为他们对于导师的各方面了解,要比你在导师简历上面所看到,会更丰富、更有用一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个人兴趣

选择导师之前,你要知道自己对哪些感兴趣,具体喜欢什么,在选择一个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研究方向。别看你在研究生阶段,报考的是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到了选择导师的时候,是需要选择相关的专业方向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只为就业,可选择担任要职的导师

如果你只是为了就业,而不是想在学术研究上面有所成就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位担任要职的教师,作为你的研究生导师。因为导师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带你,经常会委托其他的研究生带你。所以只要你能保证顺利毕业的话,就可以选择这类的导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之,教育部这一规定,对于研究生来说真的是大快人心,不过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就是一个“坏消息”了。很多研究生在校期间,都会出现以上这3种现象,所以说想要杜绝此事的发生,在选择导师上面就要慎重考虑。

以上是本期全部内容,喜欢笔者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咱们下期再见!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