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广州“新中考”:语数外分值少了考试内容会少吗?考生如何备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日前发布的广州“新中考”方案引发广泛关注。11月13日,广州市招考办组织专家对中考变化进行解读,回答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新中考”折射怎样的教育趋势?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刘玲玲分析,“新中考”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

这有利于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避免学生偏科和人为限制考试科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

教育趋势方面,“新中考”对初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将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能敦促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关注重点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严格落实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要求。

二是能触动教师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是能引导社会和家长安心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打好共同基础,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发现和发展兴趣特长。

让孩子从题海中走出来,有更多时间阅读,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丰富人文底蕴,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阶段发展打牢学业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好更扎实的准备。

语文为什么增设附加题?

“新中考”语文增设附加题,考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指定必读书目,分值为8分。刘玲玲表示,语文科目增设附加题,一是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中考遵循课标要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二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学好语文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三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中考两试合一,既要考虑让大多数学生达到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又要考虑中考录取的区分度和信度,增加附加题,激励学生语文学科拿更高分甚至满分。

语数外三科分值减少,教学和考试的内容有减少吗?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刘玲玲表示,语文教学内容严格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不会因为考试分值减少而专门减少教学内容。减总分可以多种方法实现,不一定是靠减少教学内容。如考试总分值减少可以通过减少试题的相应分值等来实现。分值的变化不会影响教学内容。

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吴晶晶表示,数学学习内容没有变化。2021年的数学中考依然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教材,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加强对数学应用性的体现。

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关注新高中课程标准导向下的初高衔接。题型题量也都没有变化,客观题的分值不变,解答题的分值减少30分。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中学英语教研员符丽雪表示,“新中考”英语分值的调整不会影响英语课程学习。英语仍由听说考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听说考试试题结构和试题量没有任何改变。“新中考”英语将持续加强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试题设置会进一步强调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调对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历史、体育考核比重加大,学校如何调整?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党委书记廖晓红认为,针对历史科目的教学,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课程安排,保证初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课时。

二是加强集体备课和区域教研,发挥学科团队优势和力量进行集体备考研究,认真参加区域教研活动。

三是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用好统编教材,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外历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是有意识地加强师资力量配备,系统谋划安排,保证初三历史教师的数量和师资水平。

中考体育提分值、加项目,如何应对?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石多多建议,科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广州中考体育包括了必考、选考项目,每节体育课要抓住重点,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

三大球的教学不宜将考试的全套动作连起来反复练习,准备阶段应该先进行单个技术的练习,备考阶段再练习整套动作,要以掌握运动技能为目的安排教学,要将“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落实到三大球的课堂教学中去;

重视体能训练,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每节课都要安排体能训练,促进专项运动水平的提高;除体育课外,还要适当增加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如大课间活动、下午放学后的课外体育活动等;

初一、初二年级的体育课要重视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不能上成应试体育课;初三年级教学要制定出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项目的教学方案。

体育教师要熟悉掌握每一位学生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一生一案、一项一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考生应该如何调整备考?

“新中考”考生如何备考?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吴晶晶建议:

一是要夯实基础。学生要认真上好全部科目的每一节课,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科思维的养成,善于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中。

二是要掌握方法。不要陷入读死书、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方式,应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都要加强阅读,提高信息处理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是要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将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对待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实验操作练习,加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训练,勤动脑多动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是要加强锻炼。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积极投身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不断提高运动水平,锤炼意志品质,逐步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审签 | 郑宗敏

实习生 | 郑佩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