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和儿子吵了一架。
确切地说,是他间歇性狂哭两小时,我大吼大叫一通。

后遗症是当天晚上,我们二人极度虚弱,九点不到就纷纷躺倒在床上睡去了。
吵架真的太累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而且,这完全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吵架。
正好那天我休假,就想着可以突然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给小孩儿制造点惊喜。当了妈以后,特别喜欢沉浸在这种看小孩儿撒欢儿的快乐里,比如出差带个小礼物,哪天路上捎个小玩意儿,每次看到他高兴得上蹿下跳,老母亲就贱兮兮地跟着乐。
我想象着母慈子孝手拉手的场景,拐角就去了商店,捎上一包果汁软糖。

惊喜特别见效,他看见我掏出的糖,蹦跶得像只兔子。虽然他小气地把糖攥在手里,并不想和我分享,但我还是趁他不注意,抢了一颗。
这下可完蛋了,他立马原地爆炸,大哭起来:“我不想要分享!”
那个歇斯底里,整条街回荡着他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嘴里的糖都要吓化了。
小孩儿的悲伤排山倒海,我有点手足无措。
是是是,书上说不能强迫孩子分享来着,我在大脑里快速搜罗着零星的科学方法,秉持住一个老母亲最后的端庄,尽力安抚他的情绪,表示不应该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吃了他的糖。
虽然我心里觉得,明明是老子买的糖。
他完全不理会我,一路走一路哭。

设想中的母慈子孝,三分钟也没坚持住。
他大概知道妈妈是不会把他扔在路上的,也不会口出狂言,在大街上骂他。所以拖拖拉拉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尽情地伤心欲绝。
通常都说小孩儿在安全感足的人身边是最放肆的,我也站在他的角度思揣了一下,应该是开学近一周,积攒了几天“不想上学”的情绪,借着这颗软糖无限地释放了。
以前在街上看到大声训斥小孩儿的大人,总觉得不屑一顾,也想着日后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家长。但真等到牵着一个大哭不止的小孩引人侧目的时候,多少又理解了那些街头狂怒的爸妈。

《正面管教》上说,父母最好不要发怒,一定要“温和而坚定”。但书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凡事都得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啊。如果所有的小孩儿都能套用万能公式,那还有育儿专家啥事呢?
显然,我就不是一个“活学活用”的母亲,温和而坚定了一路,只觉得自己在修炼“忍者神功”。
牛脾气上来的小孩儿丝毫不给我验证真理的机会,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哭得比窦娥还冤。哭到最后,我都要责怪自己了,买什么软糖?!买就买吧,非得吃一颗干嘛呢?!!
梨花带雨的回了家,小孩儿看到爷爷奶奶,立马就要展开第N轮暴风哭泣。我见势不妙,赶紧把他领到了房间,一对一进入冷静角。
好在这几年,我也看了不少育儿书,总有一招是管用的吧。
然并卵,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小孩儿还是自顾自哭泣,歇一阵,哭一阵。后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哭了,到底是上学的情绪还是那颗该死的软糖。
而我,顶着快要爆炸的脑袋,觉得当家长也太惨了!

我的脑子一片混乱,感觉全世界的教育理念都在与我为敌,到处都是脆弱的孩子,不能伤害的自尊和犯错的原生家庭。
从《正面管教》到《养育男孩》,从《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到《让孩子远离焦虑》,从共情大法到换位思考,从拥抱交谈到情绪释放,我试完了所有的方法,还是安抚不了一个耍赖的灵魂。
为什么没有一本书,来惩罚一下这些无理取闹的孩子,教会他们适可而止,抚慰一下焦虑不堪的家长,告诉那些在混乱和崩溃的边缘即将就地散架的妈妈,偶尔发一发脾气,其实也没什么呢?
冷静角让人思绪纷飞,我想起了《家族之苦》里,老是和稀泥的小儿子曾经劝诫老父亲:“肖邦的钢琴曲经常用到不和谐音,看来,不和谐音对美妙音乐是重要的呢。人际关系和家庭什么的,跟乐谱一样,时常的不和谐音是必要的。”

教育小孩儿应该也是一样的。
看他丝毫没有暂停的趋势,我实在忍不了了,一声大吼:“不要再哭了!!你到底能不能停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哭什么?!卍卐℡¤℗!”
不和谐音终于打破了我和小孩儿之间的交流结界,哭声戛然而止。
盘腿坐在床上的小孩儿抖了抖肩膀,吸了吸鼻涕,呲溜跳下床:“妈妈,我想一个人吃饭了,我冷静好了。”
效果如此立竿见影,我还真没想到。
他头也不回地摆摆手走掉了,两分钟后,我听见他一边吃着爷爷烧的点心,一边和奶奶分享他今天得到了一张老师的奖励贴纸。
早知道吼一声这么管用,我这两个小时,都在干嘛呢?
但很快,一股隐隐的、似有若无的内疚感开始袭上心头。听着小孩儿在餐厅若无其事地闲聊天,我觉得发怒的自己像个傻子。
“我不该吼小孩儿的,发脾气应该也是一种发泄方式吧?他会不会被我吼出什么心里阴影?他会因此变得更加敏感脆弱吗?”
之前给他读过一本叫《大嗓门妈妈》的绘本,很形象地描述了大人的吼叫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故事里的小企鹅因为妈妈发脾气,被震得四分五裂,四肢和身体飞到了宇宙的各个角落,最后是妈妈开着船找到了身体的每一部分,重新把孩子缝起来了。
一想到小孩儿被我震飞了,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像个纠结星人,断断续续回顾了自己这几年当妈的片段。
作为一个脾气火爆的白羊座,队友对我的评价是,急急急!说话急、走路急、吃饭急、写稿也急。
我想我所有的耐心大概都在小孩儿身上用光了,平日里谆谆善诱,队友稍有不耐,我就火冒三丈:“你怎么回事儿?你怎么能对小孩这么没有耐心呢?温和而坚定啊!”
可是随着小孩儿长大,我实在不敢保证可以随时随地当一个温柔的妈妈,被抑制的本我,偶尔还是会在某些兵荒马乱的瞬间被释放出来。
然后是怅然若失,陷入负疚的反思中,像个神经病。
天哪,明明妈妈才是那个需要被缝合的灵魂,孩子的哭声和劫后重生的负罪感双双把我震碎了,脑袋飞上了宇宙,嘴巴落在了山顶......

小孩儿太残酷了!为什么要留下破碎的我,独自在冷静角自我修复?
我要赶紧离开这个破角!
从冷静角逃出来,正好瞧见他已经吃完下午茶,在看奥特曼。小孩儿看见我,马上闭眼“装死”:“妈妈,我不想死,我好爱你啊!”
演技好得跟刚才那个牛脾气小孩儿判若两人,既然如此,我也只好就坡下驴:“我也很爱你啊!”
唉,血缘好神奇,和老公吵架,从没这么快烟消云散过。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入侵删

胖宾
急吼吼的大白羊
专业剧本编审
接不了单的十八线插画师
爱写字
毕生耐心都给了儿子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