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退群”遇到寒假提前,“家长作业”没了就万事大吉?

文|立言教语

学生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伴随着孩子的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来是孩子和学校、老师的事情,逐渐变成学校和一个家庭的事情。

正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家长退群”事件,将家长“替”老师改作业的事情推到了台前。

甚至还引起央视的报道:家长批改作业,实老师的缺位!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家长退群”事件之后,全国相继有十几个地区发布了禁止让家长代改作业的通知。

一时间,家长替老师批改作业时件似乎是“消停”了。

而在近日,还有一则消息也成为不少家长担忧的事情。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通知,大学,中小学的寒假都“统一提前”了。

这也意味着,家里的“神兽”要提前回笼了!

学生提前放寒假,看似和家长关系不大,其实也是存在诸多问题,原本以为“家长作业”没了,即将迎来的万事大吉,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家长退群”遇到提前的寒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多地确定寒假放假时间

在今年,学生们度过了一个格外“漫长”的寒假,后来经过各种形式的补课,缩短国庆、中秋假期时间,高校封校式管理。

冬天是流感的高发期,再加上如今新冠的威胁还并没有完全消除。

2021年寒假会提前也变得顺理成章。

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寒假都比往日放得更早一些。

全国各地区寒假安排是怎样的呢?

1.中小学寒假

根据不少地区教育厅公布的寒假放假安排来看,中小学的寒假普遍是从1月下旬开始

并且按照公布的信息,今年中小学在放假前一周左右会进行期末考试。

这也意味着,今年放假前的学生压力会大上不少。

今年的春节是在2021年的2月12日,而不少家长重点关心的省份放假情况如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京中小学的寒假是从1月30日就开始,放到2月28日;江苏中小学是从1月29日放到2月22日;安徽中小学是从1月28日放到2月27日。

山东的小学阶段到初三年级,是从1月30日放到2月27日;高中阶段是从2月5日放到2月27日。

目前来看,中小学的假期普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中阶段的学生假期相对较短,基本在三周的时间。

另外其他省市放假安排有需求可进行反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高校寒假放假安排

根据目前各大高校公布的寒假放假安排,大部分高校都是在1月中旬后开始放假。

部分高校的寒假甚至长达两个月!

正如对外经贸大学寒假是从12月底到2月26日,长达63天;中国传媒大学从1月1日放到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是从1月16日放到2月21日。

大部分高校的寒假都是集中在30天到50天的假期,极个别的达到2个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之外,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从2月11日放到2月17日,7天的寒假,堪称当下寒假最短的高校。

整体而言,无论实高校还是中小学,相比较往年在春节前一周到两周放假,2021年的寒假都提前了不少。

而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对学生的家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退群”碰到寒假提前

教育减负推行也有些年头了,然而到了如今,学生学业压力大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

甚至伴随着“家长退群”事件引起央视的重视,不仅学生没有被减负,甚至家长都“增负”了。

不少家长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学习,甚至本该老师承担的改作业工作,有些老师都会甩给家长去做。

学生作业,硬生生变成了“家长作业”。

而现如今“家长退群”事件刚刚过去没多久,随之而来的寒假,除了意味着孩子要长期待在家里,还意味着孩子的寒假作业也要成为一种考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校的学生还好说,寒假回到家往往没有什么作业,顶多算是家里多了一个人在家吃饭。

真正头疼的还是中小学学生的家长。

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且还要督促、甚至辅导孩子去做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假期也保持学习的习惯,在此期间,学生的学习,其实老师并不参与了。

2020年的寒假其实比较特殊,因为无法正常开学,才会出现老师在寒假上网课的现象。

在正常的寒假,面对孩子不会的题目,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家长去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本以为逃脱的“家长作业”,其实依然萦绕在家长的身边。

而且这并非触碰了“禁止家长补习作业”,老师并没有要求或者逼迫家长去帮孩子辅导、改作业。

但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加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家长们会“主动”去帮助孩子。

所以你以为“家长退群”后,多地出台相关禁止强制家长去改作业的通知后,家长的未来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不过是暂时“躲过一劫”,面对寒假提前,家长的未来并不轻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孩子的教育确是也是值得家长去认真投入时间的事情,为了孩子去学习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学习,哪怕累些,其实也都值得。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变成学校、学生、家庭相互联系的共同努力。

本文内容【立言教语】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请勿抄袭或搬运,为你讲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帮助的教育话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