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八成父母患“恐辅症”:为了家庭,请收下这份自救指南

妈咪读呀原创

我们中国家长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养孩子有操不完的心,最操心的事,就是学习。

最近看到各式各样因辅导作业而花式咆哮的段子。一位家长说:本以为是查漏补缺,复习以后才知道是女娲补天。补着补着发现是盘古开天。开到现在竟然还是混沌世界。

一位爸爸说:“陪孩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便吧。”网友留言:才五年级,你要好好活着。(捂脸)

一位妈妈说:“我还在哺乳期,不敢去辅导大宝,我会回奶的!”网友跟帖说:我是一名拳击教练,每次陪我儿子做作业之前,我必须先吃一片镇定剂,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辅导作业甚至影响了名词解释,比如“远交近攻”就有了新的解释: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离得远一点儿。如果离得太近,肯定会攻击他!

自从网上掀起吐糟陪娃写作业的浪潮后,简直一浪高过一浪。家长见家长两眼泪汪汪——可算找到组织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奋斗在“气死”的边缘。

小小费才4岁,我已经往咆哮帝的人设上靠拢了。

不断的斗争——我和孩子。不断的尖峰讨论——全家人和我,促使我把这些思考进行梳理,重点是向父母们传达一种更轻松的教育理念。

事情是从孩子开始背唐诗开始的。我一直以为,唐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唐诗是对语言的熏陶、美的熏陶、韵律和节奏的陶冶。于是我要求孩子,每天背诵。然而,明明是愉悦的事情,让孩子背一首小诗却简直要命。《悯农》简单吧,我让小小费背。“锄禾——”我故意拖长尾音。“日当午”,他很快答。汗滴——禾下土,他又接上。

换一首别的,他还像挤牙膏一样只愿意接每句诗的后半句3个字:“拨清波、盘中餐、皆辛苦、万重山。”好好的唐诗背成了唐诗三字经。

“你给我好好背一首!”我正待咬牙切齿,他旋风一样冲过来,直接把唐诗书从我手中抽走,哪儿远就往哪儿扔。嗖,一道华丽的抛物线——彻底击中了我。

娃爹走过来说:“行了,你还是太焦虑了。”

“我焦虑吗?”我反问。“为什么别的孩子能背唐诗300首,为什么别的孩子能背《千字文》《三字经》,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我从唐诗里读到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他为什么感受不到?”

“我相信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你只看到别人的孩子有那么多成果,你看到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引导的吗?只有喜欢上唐诗,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你要给自己,也要给孩子留出喘息的时间。不断去约束他,要求他枯燥地背诵,不断纠错和限制,你只能让他的兴趣早早‘夭折’。”娃爹淡定地说。我彻底陷入深深地思考。

和我一样,中国太多的家长陷入了这种焦虑的恶循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担心他们在未来社会高强度竞争中失利,于是总想提前做足准备。早教、陪娃写作业、辅导功课,莫不是骨子里的焦虑在作祟。

这种普遍的焦虑使得中国父母过多地侵入孩子的“边界”,逼迫他们去做自己不愿意的行为。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新中产当前投入最多、最关切的就是子女教育。为此,他们不惜投入大把物力、精力,去打一场不明确的未来之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谓的陪娃写作业,其实更多地是监视+强迫孩子遵照父母意识完成功课。其危害是切断了孩子和学习的有效链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最终阻碍了学习效率,导致恶循环。

是时候去反思焦虑带来的恶果了,毕竟太过焦虑就会“生病”——近日,张绍刚主持了一档新晋亲子综艺节目《考不好 没关系?》中,就提出了“恐辅症”一词。

节目中,父亲说:我发现自己得了一种病,叫“恐辅症”,而且还很严重。顾名思义,每次辅导作业的时候,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张绍刚:就跟人格分裂一样。

父亲:是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考不好 没关系?》和孩子互换身份,达到良好的沟通方式,治好我的“恐辅症”。

张绍刚:这“病”还真不好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媒体调查,八成父母患恐辅症,一辅导孩子作业就变得不是自己了!其实,不管作业多难,学习不见得是一个必须父母参与的事情。一个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家长指出:激发孩子自主性,最好的秘诀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父母不妨以身作则,比如固定在每天晚上7点开始高质量陪伴孩子。少玩手机、多看书。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将决定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

培养孩子上课的专注力习惯。一个孩子学习好与坏,80%在于课堂的听课质量。这是由专注力决定的。从幼儿时期开始,父母要刻意保护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他专注看书或者玩玩具时,别打扰他。让他学会沉浸在某一件事中。

父母仍要努力提高自身格局。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人。此外,缓解恐辅症有各种方式,如自我隔离法等方式进行心理自我疏导。一些教育专家也给出了更高效地辅导作业方式。

如节目嘉宾陈铭所说,家长通过看《考不好 没关系?》,可以通过学习方法论,懂得换位思考、学会互相理解、用更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