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00多亿!教材浪费引关注,课本循环使用为何叫好不叫座?

近日,一则“全国教材循环用1年可省200多亿元”的报道,将教材浪费现象推上了风尖浪口。#教材该被循环使用吗#这一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

事实上,教材循环使用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早在十余年前,就有媒体和学者开始探讨我国教材循环使用的问题,甚至推算出如果循环使用教材,可节约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等。然而,囿于诸多因素限制,虽倡导了十多年,教材循环使用依然“叫好不叫座”。

1

教材浪费现象有多严重?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在中部某省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35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一座近两层楼高、如山丘状的“教材山”异常醒目,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目教材。记者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翻看,发现品相完好、干净整洁。

“这里有40多吨教材,都是这三四天收来的,全部变废纸了。”公司负责人赵德华说,旺季时每月回收的教材数量是现在的3倍,绝大部分被送到造纸厂。

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其中,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为29.30亿册,总计259.89亿元。

根据这一数据,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教科书用量巨大,教材印制越来越高档,若不能循环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

2

教材循环使用,到底难在哪?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由国家免费发放,部分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已在多个城市展开。但从数量上看,尚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

1、旧课本“脏乱差”

我国中小学教材使用强度较高,折旧率较大,很多并没有循环使用的条件。目前采取教材循环使用的科目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原因之一在于这些科目不需要学生做课堂记录,适合循环使用。

广州的研研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据她介绍,每学期学校都会给所有学生发放新教材。“进入中学后课业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听课时都会在课本上做标记,有些学生卫生习惯不好,就会导致课本‘脏乱差’。”

此外,如今的教材每隔几年就会修订更新,而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教材更新版本时间参差不齐,某种程度上,这也会制约其循环使用。“有的旧教材回收后,还没用多久可能就有修订新版本了”。

2、教材回收成本高

回收成本高,是制约教材回收利用的另一重要原因。“每年都有二手书商来回收教材,价格约4000元一吨,是普通废纸价格的2倍多,但来收书的人还是太少。”前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德华表示,他曾想分拣品相好、没有过时的教材,但因人工成本高、销售渠道少而作罢。

简而言之,二手书价格不高,但真的想实现大规模“循环”,却涉及诸多问题,流通成本极高。无论是回收分类、管理二手教材,还是将信息上传到各电商平台,都需要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的书商难以完成。

3、“教材生意”是最大拦路虎

阻碍教材循环使用最大的“拦路虎”,还是每年数百甚至上千亿的“教材生意”。

据某咨询机构发布的一份中国课本出版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共出版8.29万种课本,2019年共出版8.72万种课本。2014-2019年,中国课本定价总金额呈“v”字型走势,2019年课本定价总金额为417.37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30.49亿元。

出售每一本新书都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每一页旧纸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

3

教材循环使用,有哪些争议?

事实上,教材循环使用的观点并非毫无争议。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按人手一册配发各学科教材。提建议的人大代表发现,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质量,重新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印制成册子发给学生。如此一来,教材循环看似是节约环保,实则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不得不承认,如果一本教科书确定用于循环使用,意味着学生不能随意在上面勾勾画画、记笔记,对学习效果难免产生一定影响。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将所谓“副科”的教材用于循环使用,不利于相关学科开展教学,也存在学科歧视的嫌疑。

还有学生家长表示,“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天天都在用,蘸着口水翻来翻去,若消毒条件跟不上,我们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旧课本。”这也是限制教材循环使用的现实因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线上交易让二手教材“流动”起来

和线下教材当废纸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线上二手教材交易日渐火热。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二手教材产业链梗阻、供需两端匹配成本高昂的难题。

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孙雨田介绍,该网站二手教材交易额近3年年均增长超30%,今年销售总额已超1400万元。

二手教材市场潜力巨大的背后,是大量教材未被有效利用。“我们一直坚持做二手书的回收、循环利用,二手教材占很大一部分,我们1500万用户中有很多都是教师和学生。”孙雨田认为,二手教材是被闲置的资源,应该想办法让它们回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据“闲鱼”此前公开的数据,学生党已成为“闲鱼”上发布图书的主要卖家人群,其中考研、大学教材、公务员考试等各种考试类书籍占比最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

网友建议:教材循环使用从大学试水

教材循环使用,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有之。如在美国,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5年,虽几经易主,依然光洁如新,循环利用根本不成问题。在英国,政府没有就教材回收再利用进行明确规定,但英国的中小学普遍循环利用课本。而在我国,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左右。

针对教材循环使用难的问题,有网友建议,不涉及改版问题的教材,可统一循环使用。还有网友建议,教材循环使用,可从大学试水。

相比中小学教材,大学教材具备更多实施循环使用的条件。因为大学课程体系丰富多元,一些教师习惯脱离教材授课,或者遵循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教学。在一些专业学习中,学生日常使用教材的频度不高,甚至一些教材下发后,到期末时也难得翻阅几次。

另一方面,大学教材往往遵循市场定价,购买教材的费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支出。有的高校还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其定价更是不容小觑。

此外,大学各专业的垂直性强,天然地适应教材的循环使用。即使上一届学生在教材上留下部分笔记,也不影响下一届学生使用。实际上,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学生的学习笔记本身就成了交易对象。下一届学生通过使用“学长的教材”,能够感受专业的传承,得到正向的激励。

不过,目前大学教材的循环使用,主要还是学生自发行为。杜绝教材浪费的初衷是好的,但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利益的存在让教材循环使用说易行难。教材循环使用如何在市场经济下有效运作,仍待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封面新闻徐亚岚 综合瞭望新闻周刊、央视网、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新华每日电讯

标签: 教材 中小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