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某日,与同事的一番交谈后,在愤怒中,我说道,要写一篇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文章。后来理智战胜了情感,细细想来,太多的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要是在网上翻阅,你会发现,千篇一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类词,唱着高度的道德师德若隐若现。

1.决策者的思考:懂得什么是人

结合着中国的历史来看,你会发现,中国的改革一波三折。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等在现在步入正轨的社会化进程中来看,无疑是一系列试错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生活的环境下不认为应该追求个人的目标,不应该有私心,不应该追求物质诱惑。时间一长,反而适得其反。每个人在抑制自己的同时没了前进的动力,这个国家的前进没有了民众的支撑,结果可见。于是,1978年改革了,决策者开始读懂了什么是人,土地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出现,中国这艘航船开始乘风破浪,创下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就是决策者读懂人性并做出顺应人性的决策,才把一个国家真正引领走向富强。反之,则是毁灭和灾难。

而中国的教育也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众所周知,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幼儿学前教育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发达区域外,它们的发展进程还处于开篇提到的试错阶段。

对此我绝不赞同一句话,“我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们会有原因是为了孩子热爱孩子,但工资的待遇,个人的发展及荣誉呢?人不考虑自己,那是天方夜谭,每个人都嘴上说着“公而忘私”,这是可怕的,和那个年代一样。

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来了几年,另一个新的观点又扑面而来。每个所谓的专家各执一词,决策者们便开始了试错,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我们更不知道这样的试错会在哪一天步入正轨。而在决策者手下的一线教师便在试错中忙碌,付出与失落,人情世故磨灭了太多的人性,高尚的道德要求“绑架”着他们,最后职业幸福感一点点流逝,真怕有崩溃的一天。

决策者们,你们谈的最多的是,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但我同时想说,他们的教师也是“人”?

2.行路者的思考:个人自我发展

我很理解同情我的每一位同行,因为在试错的大环境下生存的我们如履薄冰,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成了很多人不敢想也没时间想的问题。

在这里,说句玩笑话。“以后要是谁不好好学习,就把他抓来当幼师!”这是当下幼师界的一句很流行的自嘲,又有多少不满和无奈隐藏其中呢?

在这里,我想先说说内因。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有多久没读书了?中国一年平均阅读量是一个人一年4本。那作为老师的你呢?我们在学生时代可能记得读书,工作了似乎离它越来越远。读书,读到最后是你的思想,大多数人在达到一定合格的学历或标准之后便不再努力。但你要知道,与你息息相关的环境和理念瞬息万变,当你一成不变时,埋怨必不可少。如果你不能选择用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那就只能让你的这份工作慢慢教你,幸福感也随之越来越低。有一天,你再次拿起书,自身的思想提升了一个层次,那时你回头,可能之前的想法在你看来变得庸俗,幸福感在不同的你走进教室的那一刻,随之而来。

再来说说外因。前些天,一段教师评职称的视频火了,该教师称自己明明得了第二名,结果第十六名的老师评上。问领导缘由,领导居然也直言不讳,就是没有关系,人家有关系呗。教师很委屈,明明自己的心思都扑在学生和教育上,最终却败在了人情世故上,难道教师不该多想想教育的本质,而要去花时间研究和领导的人情?网络上的声音此起彼伏,愤怒的声音有,想要帮助的声音有,说这就是中国国情的有,说她笨冥顽不化的也有。你是哪种声音?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说健康是生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力。这里的社会适应力指的就是人际。

如何在人际与自我中达到一种平衡,也成为当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不说也知道,除了热爱与为孩子付出,自我的待遇荣誉和发展不也在这样的国情下掌握在一些人的手里吗?没有合适的人际,似乎在职业这条道路上似乎也不会幸福吧?

如何提升自我?这是通往职业幸福感这条漫长道路上必经的一条路,千万别在这条路上停滞不前又自我感动,接着怨天尤人。

3.观望者的思考:客观的思维模式

观望者顾名思义,就是看着我们做这些事情的人。

在这里,主要想说说家长和媒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观望者,自然也是对于学前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妈妈们在家人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说:“带孩子一天真累!”殊不知,老师带一群孩子,三四十个一天又是怎样的。熊孩子往往出自于熊家长,身心疲惫的教师出于责任心,指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往往遭到质问,于是便没有了以后有效的交流。反正都说“好”就行了呗,这一刻,职业幸福感越发地低沉,诸如此类的事件很多,在这我不一一描述了,同时毁的是谁我不清楚。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过,中国还需要建立一类学校,一类培训家长的学校。当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的时候,属于幼儿教师的时代也来临了,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也就不远了。

不做一件事往往不能体会和理解做那件事情的人,媒体也是如此,如今的中国,站上头版头条的都是“XX幼儿园教师用针刺幼儿”、“XX幼儿园教师打幼儿”……屡见不鲜,我清楚也痛恨这样的教师。但是十之一二的事件被无限放大,十之七八教师对孩子们好的时候倒是没见几个媒体观望者写出来。常年处于新闻工作的白岩松老师曾呼吁新闻媒体应当客观报道,而到了幼儿教师全成了“魔鬼”一样,我到很少看见有媒体朋友客观地报道孩子在幼儿园时教师的悉心照顾和手把手教会孩子本领,应该没什么看头,没卖点,你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呢?一段时间,事情在网络上不断发酵,热议,这是多么恶劣的影响。你想想,如果幼儿教师走出去都觉得自己做幼儿教师没脸,或是不好意思,那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何谈?不就成负的了吗?

简而言之,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正如雨后的嫩芽一般成长,问题总是解决完一个,又来一个,何时能够幸福?我想只有三方都能步入正轨吧。我期待着……

(本文内容多少有些偏激,请包涵。)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