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现象!

近年来,关于大中小学生课业压力的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有人认为,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而大学阶段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提出《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答复内容。

彻底扭转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教育部表示,该提案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

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改革

大学不再“严进宽出”

“一入大学万事轻松”,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

为了不让高校变为学子们懒惰的温床,近年来,教育部采取多项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一流课程。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鼓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切实扭转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 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

● 进一步指导高校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立校内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健全支持政策,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并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明确要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名课、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全心育人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育人实效。

许多高校在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实践中,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明确教学课时要求;把教书育人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进、完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和效力。

目前,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形成《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明确指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严格教学工作量,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更好激励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压or减压

大学如何“严而不压”

近年来,部分高校清退学生的新闻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同时还有不少本科学生也在此列。

西南交大6名本科生被退学

11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发布通报称,已于近期处理6起退学事件。同时,本学期共有9名同学累计两学期且每学期获得学分数少于15个,进入退学预警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分不够、挂科太多……高校的及时“清算”,为荒废学业的学生敲响了警钟!

从这个角度看,政协委员提案中“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的表述,也不过是想以压力促动力,重塑学生的精神风貌,将他们拉进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轨道上来

但“加压”两字却刺痛了不少网民的神经。在他们看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已经十分沉重,强压之下学生心理健康受损,校园自杀事件屡屡发生。

部分网民表示,经历过中小学加压,进入大学和走向社会后仍要继续加压,难道这一代青少年的人生注定是不得“轻松”的吗?

亦有网民指出,大学加压的对象不该是学生,而是教师群体。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设置为星标吧★

只需三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