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能找份好工作还是提升综合素质

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874万,再创历史新高。当然了,这其中专科毕业生的占比更大。这一庞大群体,一直饱受社会关注。“大学生借贷”、“大学生流浪”、“大学生干体力活”、“大学生出家”等等一些不是太正面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甚至再次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呼声,附和者甚多。

读书无用论太过荒谬

工地干体力活一个月过万,大学毕业生才四五千,读书有什么用?说这话的要么没在工地干过活,要么是没在办公室上过班。我们承认有点技术在工地拿过万的工资并不难,大学生拿几千工资的也很多。首先不谈劳动力度、工作环境,噪音、灰尘满天飞这都没什么,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在工地待过的,几乎都见过到触目惊心的突发事故。拿工地的工资来和大学生工资对比,这没有什么可比性。工地上挥汗成雨,一站或者一蹲就是一天,办公室里喝茶、吹空调,这怎么能对比呢?凡是在工地待过的,没有哪个会觉得这个钱挣得轻松。

读大学不是为了功利心

大学毕业生群体越来越多,就业竞争压力同样也大,所以薪资并不是很高。如果读大学的诉求就是为了挣钱,那就没有必要参加高考,能挣钱的方式和渠道太多了。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大学四年(专科三年),是青春年华最珍贵的阶段,在毕业拿文凭的同时,更要珍惜青春,把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学好。不管是专业课程还是公共课程,他的开设都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什么实用性,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我们的眼界,树立出正确的“三观”。拿公共课程《法律基础》来说,学完之后,我们知道了法律的底线,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事情不能干。有些专业名词,司法解释,没有老师的讲解,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清楚。

有了文凭才有更多的选择

家长送孩子去上大学,初衷就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好点的前程。大学四年(专科三年)的熏陶,都希望在毕业的时候身上能看到受过高等教育的痕迹。不管是本专业就业,还是跨行就业,很多单位都有学历要求,没有文凭,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热门的公务员考试,大部分省份岗位报考学历最低要求是本科,没有“学”何来的“仕”呢?

标签: 大学 毕业 专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