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三学子“手刃”母亲致死!真相曝光:我们该怎么做母亲?

南京高三学子“手刃”母亲致死!真相曝光:我们该怎么做母亲?

大家平时会和孩子沟通吗?

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也是叛逆的。

当一个孩子独立意识开始疯狂生长,而家长却无视孩子的这个渴望。

仍然以原先的策略对待时,矛盾会越发激烈,家长开始看不懂孩子,孩子开始处处跟家长作对。

这就是青春的叛逆。

家长们也往往很久才认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这就会使得矛盾越积越多,彼此开始变得不愿意沟通。

父母会觉得很累,孩子也会觉得有压力。

但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段特殊时期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呢?

所以,今天浪妈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事情。

三把菜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最近浪妈被一个新闻震惊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李炎冰,在出租房里,居然用三把菜刀,残忍地杀害了生他养他、为他操碎了心、一直陪读在他身边的母亲。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不是一位学渣,而是一位优秀学生。

就在2个月前,李炎冰还在学校举行的表彰会上慷慨陈词,那一次,他进步300名,是学校表彰的头号“进步之星”,第一个登台发言的学生。

可为什么人人都觉得是好孩子的他,竟然做出了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令人嘘唏的是,李某父母都是老师,妈妈为了孩子学习,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专门给儿子陪读。

爸爸平时不怎么过来,基本上是妈妈一个人在照顾李某,李某爱玩游戏,妈妈经常因为李某玩游戏,和他发生冲突。

李某的妈妈和中国大多数妈妈一样,为了孩子的学习,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费尽心思来给儿子陪读,她一定没想到,等待自己的却是这样一起悲剧。

但是从一名学生家长口中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故事。

她说李某某的性格“具有一定双面性”:在家长、老师面前,是个“乖巧懂事”、“得体”的孩子;但她也听说,“在同学面前,李某某有时不太容易控制情绪”。

她说有一次,李某某忽然拿着一把菜刀来到她家中,把她“吓了一大跳”,经过询问后才知道,是李某某母亲在家因教育问题与儿子发生矛盾,并以菜刀恐吓儿子,李某某于是夺下母亲手中的菜刀,来找同学“避风头”。

知道这种情况后,她就找他妈妈沟通,尝试着疏导她。

但她发现李某某母亲性格比较偏激,也很固执。

李某某的妈妈说自己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她和老公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深知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学习,因此对儿子的学习要求很严格。”

一个是要求严格的母亲,一个是叛逆的少年,酿成了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一段悲剧。

不知道等这个孩子长大了,他会怎么想自己?亦不知道那位已经在天上的母亲又会怎么想自己的一生?

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或许父母太高的期待会让孩子走向崩溃。

一位21岁的高三复读生魏天桦给母亲发短信说。

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母亲随即回复说,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你是妈妈的支柱,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

过了几分钟,母亲又发短信说:

“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

然而短信发出一分钟后,母亲就接到了儿子手机打来的电话,派出所民警通知她去一趟,监控录像显示,魏天桦把手机和书包放到七里河黄河大桥上后,纵身一跃头朝下扎进了黄河。

魏天桦是家中独子,第一年读高三时父母离婚,他跟母亲一起生活。面对这起悲剧,相信妈妈是世界上最难过的人。

她一定是为了儿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才会在最后的遗言中,说出很幸运遇到这样的妈妈,说出您的恩情,来世再报这样的话。

她也一定非常爱儿子,才会在感受到儿子有异样情绪之后,回复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这样的话。

但是,一对彼此牵挂,彼此深爱的母子,却终究天人永隔。

回过头来梳理这段对话,就会发现问题不是出在爱孩子或不爱孩子上,而是出在了彼此沟通的频道上。

孩子的话里,句句都是向母亲求救,他希望母亲能够听出他的压力、他的疲惫、他的脆弱和他的无助。

而母亲的话,却在希望他上进、鞭策他成功……这些话,成了压垮他最后的一根稻草。

当妈妈把自己的理想和孩子的未来绑在一起,不容得孩子自己选择、不容得出错、不可以辜负母有时,指向一定是悲伤的未来,因为压抑会吃掉孩子。

而我们作为父母的总是很难看到这一点,我们固执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变越大,直到都看不到孩子真正想要的。

“如果我是杀人犯,你还爱我吗?”

作家王朔总是以他特立独行的一面出现在大众面前,独树一帜的文风以及视角独特的文笔,让人们对于这位作家的认知一贯偏向于“活得清醒”那一挂。

可是即便活得如此通透的他,在谈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时也仍然摆脱不掉。

在2007年的时候,他和母亲一起参加了一个叫做《心理访谈》的节目。

在节目中,母子俩之间的隔阂肉眼可见,当然直至节目结束,两个人也没有迎来抱头痛哭重归于好的结局。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访谈中,王朔不止一次地向妈妈提到,“如果我是杀人犯,你还爱我吗?”

当他一遍又一遍的执拗着,想要在妈妈那里得到一个答案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希望能够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的心理,不过最终妈妈还是回答说,“我会举报你。”

于是整场节目都在尴尬而又疏离的对抗之中进行,即便母亲试图表达自己与王朔是很亲近的关系,但是王朔却一再否认。

面对母亲的刻意讨好,他表现出了理所当然的冷漠和抗拒。似乎这种亲人之间渴望亲近但是又无法亲近的状态,在中国式家庭中并不少见。

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想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本是最亲近的关系,但是却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变得陌生而疏远起来。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在悄悄地改变着孩子对父母的那份爱呢?

是意见不和之后的互不沟通,是我是父母你就得听我的专横,是打骂背后的置之不理,是鼓励背后的压力…

假如我们能多听一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