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生会的,就是高人一等”

作者:书单君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前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个很有争议的视频,名为“武汉一高校学长查寝脏话连篇”。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所武汉高校里,某自称学生会会长的男生,来到新生寝室查寝。

或许是因为开门迎接得慢了,或许是因为学弟态度不够好。总之,这位学长和宿舍中的一个人发生了口角。

被稍稍顶撞之后,这位学长便开始狂飙脏话:“你拽什么拽,老子在这个学校混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

在学弟说完“别骂人行不行,能不能做个文明人”后,学长更是语出惊人:“我就这态度咋了?不好意思,我退伍的,当不了文明人。”

“我退伍的,当不了文明人”,这大概是退伍军人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尽管后来学院澄清,该同学并非学生会成员,但“自称学生会会长”的行为本身,就很匪夷所思。这意思是,学生会会长,就可以高人一等,肆意妄为了?

一时间,原本就槽点满满的大学学生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我想,所有人在大一入学时,大概都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进学生会?

书单君上学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一边倒的。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进学生会简直百利无一害:

提前锻炼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老师混熟,对毕业大有帮助;为踏进社会时的履历增添光彩。

只要进了学生会,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成为了所有学生中领头羊的存在。何乐不为?

其实,他们可能都错了。这只是学生会的蝇头小利而已。

它真正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一个学生享受到,有些人一生可能都无法体会的,权力的快感。

夸张点说,在有些学校,学生会仿佛就是宇宙的中心。身在其中的人能有多拽,我等凡人根本想象不到——

之前就有个浙大的学生会成员,凭借一人之力,完全颠覆了甲方乙方的权利关系。

出钱赞助学生活动的赞助商,虽然贵为金主,却依然免不了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命运。一句“你加上不就行了,你没有这个能力吗?”道出了多少乙方的心声。

这还没完,又加一句“别他妈跟我讨价还价,跟你说了就去执行,没有你发言的权利。”一时间让人搞不清到底哪边才是出钱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以为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只是对外剽悍吗?在小学妹们的眼里,有些学生会学姐们的威严,堪比元首。

走在路上敢不打招呼?在食堂敢和学姐抢饭?学姐能让你白读十几年书,分分钟给你退学,考多少分都比不过学姐的面儿大。

是不是让人闻风丧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打招呼也有“规矩”,不能直呼学生会主席名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面这位同学就犯了大忌——直接@了学生会主席,还大不敬地称呼人家“学长”。

这还只是杨主席门下走狗出面呵斥。看架势,要是主席本尊出马,杀头都是小惩罚,弄不好还可能株连九族?

这么一想,走狗同学还是救了这位同学一命。真是太平易近人了。

其实,权贵如学生会,也有友善待人的时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多么亲切,多么和蔼,简直成了再生父母?

在某些学校,以上这些,才是进入学生会的好处。只要加入了它,你可以比同龄人高一个辈分,可以在校里校外横着走路,可以成为人上人。

王尔德说,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

王尔德错了。

生活的一切都和权力有关,除了权力本身,因为权力只关乎于学生会。

还记得刚上大学时,我问老师,学生会到底是干啥的。得到的回答是:协助辅导员工作,以及为同学服务。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会成员,都会鼻孔朝天,蛮横无理。大多数也的确是同龄人的优秀代表。

但为什么学生会爆出奇葩新闻的概率,似乎真的要高一些呢?

虽然前面说得夸张了点,但这些现象确实是因为一种独特的权力感导致的。

进入大学之前,所有同学几乎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管谁一说,也没有时间去关心这些问题。可是一到大学,成了所谓“学生干部”,似乎就得到了老师赋予的实权,可以管理其他同学。

再加上大学环境封闭,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对单纯,都会使原本微不足道的权力,发酵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有一部电影叫做《浪潮》,讲的是德国高中里一个老师,所做的法西斯集权模拟实验。书单君觉得,这种小范围的高度集权,与学生会里的权力,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电影里,老师赖纳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去讲“独裁统治”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时,对于那一代高中生来说,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早已属于历史。自由散漫的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一套,上课也只是为了混学分而已。

赖纳看着学生们无心听课,决定来玩一次“亲身体验独裁”的游戏。一周的时间,所有人都必须尊称老师为“先生”,和他说话时,必须立正,必须绝对服从。

赖纳老师,还会挑选出学生作为自己的亲信,作为自己意见的传达人,地位高于其他学生一等。

他们还一起替这个组织起了名字,叫做“浪潮”,一起发明了一个通用的手势,甚至连服装也统一了起来。

在这一周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觉得这种行为太愚蠢了,自愿脱离了这门课,甚至开始厌恶这个团体,彻底站在了它的反面。

而留下来的学生们,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集体的力量,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纪律。

他们开始着迷于此,尤其是被老师选为亲信的人,由于享受到了权力,更是表现得格外忠诚。

最终,这个活动走向了失控。

老师看到同学们过于狂热,希望提前结束这场游戏,但被选为亲信的同学,受不了权力被剥夺的痛苦,失手杀了人,并且吞枪自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自由民主到纳粹,只需要七天的时间。人就是一种这么容易沉迷于权力的动物。

而更可怕的是,这个电影是根据1967年发生在美国加州,一所校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拿某些学生会与之相比,或许夸张了些,但他们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学生会变了味,加入其中的人容易变得飞扬跋扈?

和“浪潮”组织一样,他们的权力是“被赋予”的,并且同样有崇拜和尊敬他们的学弟学妹,愿意乖乖听他们差遣。

至于讨厌他们的同学,也和“浪潮”里一样,早已被排挤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自己躲得远远的。

于是,在他们目所能见,日常接触的范畴里,几乎都是把他们当回事儿的人。时间久了,他们也就真把自己给当回事儿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豆瓣上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关于学生会的故事——

她们院的学生会主席,即使在8月酷暑天,都一定要穿着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戴着金丝眼镜,夹着一个黑色的皮包。

其他男生都穿着T恤和大裤衩,手里拿着上课的书。而这位主席走在路上时,永远都是皮包夹在腋下,身体前倾,眉头紧锁,快步朝前走,仿佛有什么大事在等他去解决一样。

有一次,他们院里举办舞蹈比赛,需要制作一个假的篝火道具。不记得什么原因,主席发火了,发动了所有干部去拣树枝,自己在办公室里监督大家,要求把道具做得越大越好。

最后,那个篝火道具由于太大,根本就运不出办公室的大门,只好拆了重做。在很长时间里,这件事情都成了一个笑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位豆瓣网友总结说:

一个大学生,做到了院学生会主席的位置,不高不低,有点尴尬,所以想方设法地用各种方式去确认自己的权威。

而确认权威的方法,就是滥用它。

况且,很多学生由于阅历过浅,不懂得权力到底意味着什么,只能进行最直白粗暴的想象。于是不允许学弟学妹直呼其名、查寝时要求同学夹道欢迎,简直有点像黑社会的做派。

他们忘记了,权力是和责任挂钩的。学生会干部是有权力,但首先是有服务同学的责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是,那些颐指气使的人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只沉迷于放大手中的虚权,妄图抓住那种权力的幻觉。

尽管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再回想起来这种事情,只觉得可笑,但变了味的学生会的奇葩现象,依然值得我们警惕。

那是一种人的劣根性,我们总想证明自己高人一等,通过打压别人,来显得自己有面子,有威严。

而相对封闭的校园里,更容易造成权力的扭曲。身在其中的人或苦恼,或沉迷,总是不得其解。

等到进入社会以后,你才会发现,比起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学生会所引发的骄傲,都只是虚假的幻象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笔 | 轻浊 编辑 | 燕妮

图源 | 《浪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学长 赖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