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举报班主任索贿后被其他家长泼热水,有人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蒋璟璟

近日,河北沧州一学生家长汪女士举报班主任曹老师多次索贿收礼。然而,举报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让该家长心力交瘁。汪女士反映,她举报之后没多久,她的举报人身份就被人故意泄露,有家长建群对其进行了人身攻击,还带领数十人到学校门口和操场上进行声讨示威,并威胁她不撤销举报就不让全班同学上课。当她在学校校长主持下与曹老师协调关系时,被一学生家长用热水兜头浇下。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办公室表示,他们目前已在调查此事。(澎湃新闻)

有家长举报班主任索贿,却被另一群家长群起而攻之。“建群谩骂”“纠集示威”“热水浇身”,文批武斗轮番上阵,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一结果,很是令人费解。毕竟,在这场举报事件中,“其他家长”只是局外人,甚至他们本身也是“索贿”的受害者,不与举报人站在一起也就算了,按理来说至少应该保持中立才对。但事实却是,“其他家长”却对举报人百般施压,唯恐处之而后快,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除了汪女士,剩下的一大批家长,对于涉事班主任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维护”,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带有一丝狂热。解释这一切,无非几种可能。要么是班主任“德高望重”深得人心。要么就是班主任与某些家长,已经在一套默契的潜规则下形成了攻守同盟:当有“不识趣者”挑战了这套秩序,那么必定会激起强烈反弹。

据汪女士介绍,曹老师曾经多次把车让她开出去,汪女士每次都是装满礼物后把车归还。“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让送了四次东西。”若最终查实了曹老师长期索贿收礼的事实,那么一切就很容易说通了。不少家长自身也是送礼者,并且也是现有游戏规则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玩起这一套来游刃有余,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从心理学上剖析,这很类似于是斯德哥尔摩效应——也即,被害者对于施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施害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是施害人。

大多数人家长没有勇气反抗班主任的索贿,于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好过些,就将这一切合理化,乃至于让自己成为这套畸形秩序的一部分,并努力捍卫它。损失了钱财不说,还丧失了人格之独立、善恶之立场,可谓悲哀至极了。

标签: 索贿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