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后的“边界”不可逾越

近期网上河北某校“家长汪文月举报班主任曹老师”一案上了热搜。纵观这些年来教育领域的新闻,让我们总是为之揪心,家长望子成龙,教师教书育人,本是何等的相看两不厌与各自安好的事,可就在学校这样一片净土却屡屡上演着挑战人性的一幕幕的让人痛心的事件。我依然愿意选择相信曹老师没有索贿,我依然愿意相信汪文月她就是一位单纯的家长。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说,老师与家长双方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出批判的理由与根据,但我们想最后应该还是法律来兜住最后的狼狈与不堪。在这些新闻中,我个人最大的感悟就是人性的最后边界不可逾越。

此次事件中,人性的最后边界在哪里?其实想一想也不复杂,就是:家长就是家长,老师就是老师,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最大的能量。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把孩子送到学校,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与孩子直接利益相关的自然是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了。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孩子遇到一位心仪且负责任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么家长是什么时候开始动了向老师行贿的小心思了呢?

一是孩子学得不错,想对老师表示感谢,这也是人之常情,感谢栽培之意。

二是孩子学得不错,想要更好,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常人难以抑制功利的攀比心。

三是最要命的,孩子真的学习不尽如人意,家长自以为老师不给力,行贿来助攻一下。

四是孩子暂时没啥情况,但总觉得作为家长与老师建立一种更加亲近的关系总是好的,混成朋友与熟人,今后总有解燃眉之急 的时候,现在表示一下,日后总会能用得上的时候。

大家纵观以上四种情况,当然可能还不止,但我觉得以上四种行为都已经有了越界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是哪一方面,以上的四种行为都是把老师作为了利益输送的对象,把原本良好的教育生态破坏了。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一种还说得过去,毕竟每年中考后,高三毕业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答师宴,感谢一下老师总是可以的,毕竟孩子老师照顾得很好,教得学业有成,不表示总觉得你不会做人,但我觉得还是不妥,因为这与学生毕业多年后组织一些同学聚会的活动不同,毕竟毕业后学生各自有了自己的圈子,老师与学生也没有了任何利益上的纠葛,学生怀念校园时光,感恩师长,邀请老师参加聚会这并无不妥。但孩子仍然在学校学习,老师就是利益相关方,就会存在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响。

家长如何不越界?家长要做好家长的事即可!家长应该多想的事如何配合老师所孩子的做人,习惯,学业提升起来,但凡有了金钱与物质利益的往来其实都是在给班级、孩子及好的教育生态拖后腿。孩子学好了,家长更应该守好边界与底线,不给老师添堵,孩子学业没有跟上来,应该从学科本身上想尽办法解决,而不应该过多的认为是不是我孩子的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都想自己教的孩子成人成才,学生学业成绩不佳 ,老师们肯定也着急。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还是要有一种定力的。想要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更多认可,还是应该从职业素养本身的根本上去下功夫。比如孩子学业不佳,老师除了加快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分析孩子问题根源在什么地方,在加强家校沟通的同时,一定要向家长明确一条底线:不能向老师行贿,如果有人触碰了边界,就应该有一套相关的家校守则与制度来制约与规范。说到底,就是教师就是尽到自己的本分。好好上课,好好备课,让孩子在课堂上尽量掌握相应的内容,不要课上不讲,想着暗示家长课后找你带孩子补课,作业就是老师该批改的,这是老师的本份,怎么能让家长代批呢?这样只会让别人越来越看不起老师这一知识分子阶层。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群体,越是自我奉献得多,向他人以外索求得少,自然就会赢得对方的尊重。

再想一想,家长真的是真心实意向你表示吗?还不就是孩子在你手上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在什么时候,高尚的师德比什么都更重要。

人性最后的“边界”不可逾越,家长与老师都应各自安好,才能还教育一片春天。

标签: 汪文月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