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买玩具、吃零食不节制,妈妈要学会拒绝,下一次试试这样做

心理咨询作家武志红认为,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千千万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反映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童年的记忆以及理念内化。

然而过度溺爱孩子,反而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做法,更是把孩子推向了无尽的沼泽。尤其是当孩子提出这些要求时,妈妈一定要学会拒绝,做好孩子前进道理上的引路人。

当孩子多次提出买玩具,妈妈要学会拒绝:‍

在实际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在玩具店门口大吼大叫只为买心仪的玩具,妈妈在旁边不仅没有出言制止反而小声细语地哄着,生怕孩子随时随地暴发。”

经过心理调查发现:原来有这种行为的家长,刚开始会明确拒绝孩子“你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不能再买了!”没效果后,孩子大哭大闹家长被迫妥协。

却不知你的这种行为已经成了“溺爱”他的导火索,偶尔的一次两次还会演变成多次,直到孩子彻底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全世界都要听我的性格。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若孩子一旦在生活中确认任何要求都能满足,不听话也不会有严重后果,逐渐就会认为不听话、任性、捣乱是理所当然的,做任何事自己都没错。

孩子下次再想买玩具,你要这么做:

帮助孩子自我约束,既不是严厉对他也不是过度放纵他,而是和孩子沟通交流,试着和他说“如果你买了这么多玩具,家里的怎么办?妈妈允许你挑一个最喜欢的”。

或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如在出门前或者是家庭中明文规定“出门后只能买一个”,若孩子哭闹可以带到没人的地方和他讲道理。

当孩子提出想吃零食,妈妈要学会拒绝:‍

从2~3岁孩子有自主能力后他们开始变得叛逆,最让各位妈妈焦虑的是不给孩子吃零食他生气了怎么办?很多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无条件接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时候你的溺爱就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心理了,还可能威胁他的身体健康。假如让1岁以后的孩子肆无忌惮地吃零食,极易埋下重口味、暴饮暴食、儿童肥胖等健康隐患。

孩子下次再想吃零食,你要试试这2种做法:

第一,对于不健康的零食与其和孩子严厉地说“不可以!”、“不行!”、“妈妈不理你了!”,不如换成温和耐心的语气对他说“吃这个会长胖哦,胖了就不漂亮了”、“这样做不好哦”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对于健康的零食可以适量给孩子加餐时吃,如奶制品和新鲜水果等营养密度高的零食。

家长学会科学对待不过度溺爱孩子,孩子受益才会是最大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表示:真正的爱是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既不包办孩子的一切又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才是最好的亲情,而不是过度溺爱。

标签: 孩子 零食 玩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