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网课出圈的年轻人

通过直播课,吴俊东跨出了舒适圈。他把志趣作为事业,误打误撞踏上在线教育的快车,真正走进在线教育的深处。他还想吸引更多的目光,让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孩子打开一扇窗。

全文共303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文 | 陈淼

吴俊东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失眠。

那是今年年初,他看到工作群里发布的“免费公益直播课计划”,当即买了第二天的车票,从老家江西赶回北京,把客厅的所有墙面都认真观察了一遍,选出最白的一处作为“背景板”,为全国中小学生上英语直播课。

一节课45分钟,吴俊东要花至少十倍的时间备课,再把准备好的内容试讲两遍,还要根据留言板互动数量调整讲课节奏,最好每三到四分钟就编排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表达方式要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把他们留在屏幕前……经验一点点累积,直到第一场直播课结束,吴俊东才松了口气。

▲吴俊东在家上免费公益直播课

但失眠随之而来。他感慨于在线教育的“威力”——自己足不出户,授课却触达到全国各地的学生,直播间观看人数可以瞬间破万、破十万,直到百万级别。他温暖于师生间的信任,微博#吴俊东超话#同期建立,学生们纷纷留言,传递学习的快乐,也倾吐心声,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安慰或解答。他焦虑于自己如何持续精进,打磨授课技巧。

为期两个多月的免费公益直播课,吴俊东累计授课40次,是同期上课最多的老师之一。巨大的流量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回想起来,他觉得那是“最开心也最有成就感的时期”。

▲疫情期间吴俊东临时在客厅搭建的直播间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主讲老师,吴俊东“人大本科”“哈佛硕士”的学历背景足够耀眼,但他笃信,学得好不等于教得好,自己应该做到极致。

令人心动的offer

加入好未来教育集团之初,吴俊东拿到的offer是在战略投资部从事前沿教育创业公司投资分析工作。他曾在本科时期的一封公开信里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教育:教育让人有尊严地生活,教育应成为平民大众的进步阶梯,“人民大学”理应成为“人民的大学”。

彼时,还在读本科一年级的他与同学共同创办了学生社团“新光平民发展协会”,社团的定位是服务校内后勤工友,以“农民工夜校”的形式服务弱势群体。这段经历让“教育”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后来,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时,吴俊东在申请表里填下自己的志愿:未来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助力中国教育更加公平。

很快,吴俊东迎来自己和教育行业的第一次“触电”。

2016年,他和耶鲁学长李柘远共同受邀参加了某教育机构的在线直播课。“如果是线下授课,你面对的可能就是十几名或者几十名学生,但线上授课可以让你同时影响成千上万名学生”,提起这段经历,吴俊东显得有些兴奋。他归结为“在线教育这种新的授课体验,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这促使他最终于2019年底选择内部转岗,正式成为学而思网校的高中英语主讲老师。

除授课直播外,吴俊东也曾在今年“6·18”期间参与过一场卖课直播。为此,他留心观察了电商领域头部主播如何表达、如何带货。对比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主播通过主动筛选,为用户降低选择成本,夯实信任感。而不同的是,在卖课直播中,主播兼具主讲老师的身份,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和课程都要足够熟悉,才能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在此基础上,吴俊东更注重用合适的表达和艺术化的呈现,来抓取受众的注意力。

另一边,关于“名校毕业生该干什么”的话题,社会上不乏热议。今年8月,某商业媒体转载了一篇题为“清北高材生涌入教培机构,是悲还是喜?”的文章,引发网友讨论。热评“不用过度解读”被点赞至留言板首位,有人认为要“让优秀的人才来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也有观点表示“适合孩子才最重要”。作为话题中心的名校毕业生之一,吴俊东始终持以“职业平等观”。对他而言,“名校的意义在于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但这不取决于从事什么工作,而在于能否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伴随在线教育的发展,吴俊东更深刻意识到,学得好并不意味着能教得好。“仅仅一个哈佛学历远远不够,教育行业需要不断知识迭代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网红”的“经营”

如果以“被关注”定义走红,吴俊东的“网红”标签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

彼时,他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一年,刚拿到哈佛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因发起“99元众筹上哈佛”而被多家媒体报道。吴俊东设想,通过分享自己在哈佛的学习换取陌生人的资金,众筹学费。他承诺每周至少在微信群在线2小时解答哈佛学习与生活见闻,而进群的门槛是一学期99元。

短短3天,这次众筹便实现了筹款5万元、500人进群的效果。但随之而来是网友们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乞讨”,也有人留言问,“怎么进群?”

吴俊东早已洞悉,众筹是商品,需提供等价的服务。“我更多是把这次众筹当作一项在线教育去探索,通过这种模式让大家有条件地去收获更多的东西。”

▲吴俊东曾担任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主席,邀请中外嘉宾探讨中国教育话题

也许正是这次试水,为他五年后成为一名网课老师,活跃在社交平台,向更多人分享知识埋下伏笔。

截至目前,新浪微博上#吴俊东超话#阅读量已超过88万,起点始于今年学而思网校疫情期间持续全天的公益直播时期,由参加网课的学生建立。曾有一批学生粉丝每天坚持在话题下打卡,将该话题一度推进微博学习榜TOP 5。时至今日,依然有粉丝在该话题下持续发博,也有粉丝在评论里留言,立志要考上好的大学,亲切地叫他“东哥”。

在“后浪”奔涌的B站上,吴俊东还以“东得多”为昵称入驻。他会戴上假发模仿特朗普,也经常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分享自己在美求学的经历,弹幕区接连飘过“你三连,我三连,东哥明天就出道”的“打call”三连。

每一面都是真实的他。不讲话的时候,吴俊东会长时间面对电脑沉默,但一旦发声,他会用极具能量感的高分贝音量,配合外放和风趣的表达,共同构建成学生熟知的哈佛学长“吴俊东”。

吴俊东不会觉得“网红”是个贬义词。“网红更多代表的是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这个影响力是否在对的方向,传递正向的价值观。”他更倾向于站在社会的角度去思考某件事的作用。

面向未来,吴俊东“希望自己能吸引到更多的学生,但不需要没用的流量”。对他而言,流量在成为积极的推动力,激起正向的源动力时,才真正有价值。

流量是一种力量

“想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需要有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吴俊东认真研究过头部主播的直播技巧,但对“教育严肃性”也保持了思考。

本质上,提高趣味性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而随着行业长期发展,直播课的效果还是要回归教育最初的目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如果产品足够好,应该让用户知道它具有更大的价值。”吴俊东用10年OKR规划自己生活和职业路径,其中一项就是“10年内深入影响100万学生”。今年年初,免费公益课帮助他迅速完成了几十万的OKR要求。当把目光看向更远,他的长期目标是“15年内影响10亿人”,而这“必须通过组织化的形式”,用多元的“破圈”荡出更大的涟漪。

在社交平台上,吴俊东最新的动态是发布自己的视频栏目“东哥解忧铺”,每期针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痛难点进行系统化拆解,并笑称自己要“多多营业”,陪伴那些有困惑、会孤独的学生穿越障碍,拥抱希望。

一路为着没有动摇过的初心,吴俊东抛下“名校生”的包袱,走向更开阔的理想之岸。不断累加的经验值和关注度,成为他前进的力量,吴俊东向往自己能够从思想层面传递更多正面价值。“也许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影响屏幕外一个人的价值观。”吴俊东相信,长期来看,自己能做得更好。

(专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