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调查发布后,专家呼吁加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在职教育

越来越多的疫苗问世,但仅有24%的预防接种人员对科普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了解。今天,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呼吁:我国亟待加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在职教育。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疫苗与免疫分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预防接种科普大赛启动会上,一项《2020年全国预防接种人员学习与科普教育行为调研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调查历时83天,对超过1.5万名基层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预防接种人员基本情况、在职学习情况、参与健康科普情况等。

报告显示:在预防接种人员在职学习行为中,学历越高的人学习次数越多,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学习频次高于中西部地区;至于学习手段,有38%的被调查者主要选择专业的线上平台,有31%的被调查者通过纸质书籍和资料学习,有28%的被调查者通过线下培训或学术活动学习;另有3%的人采用了其他学习手段。其中,越年轻的预防接种人员越倾向于选择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他们偏爱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常见接种问题解答和疫苗产品相关信息等。

报告中一项对预防接种人员参与科普行为的调查显示:仅有24%的预防接种人员对科普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了解。调查中,尽管有83%的预防接种人员曾参与过科普教育活动,但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开展科普教育的频次却很低。其中,“每月一次”的占44%,“每季度一次”的占23%,还有近一成的受访者所在单位几乎从不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我们发现,有76%的受访者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参加相关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2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家长的科普教育。”王华庆表示,近年来,人们对疫苗相关知识的需求以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一趋势更加凸显。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直接面对和服务公众,因此,应积极开展线上培训,让预防接种人员有能力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接种服务。此外,适宜的科普教育能让儿童家长更准确地了解疫苗接种知识和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从而增强接种意愿,提高疫苗接种率。他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专业人员借助互联网等新手段,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张伶俐表示,为提升广大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健康科普能力,本次科普大赛将围绕“新冠疫情下的预防接种公共科普教育”等内容,面向全国各预防接种、疫苗研发生产等相关专业人员征集原创、科学的健康科普作品。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邰绍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