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大限之年。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教师群体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当然,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完全不必关注和关心。因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而言,不管是事业单位改革之前,还是事业单位改革之后,他们的事业编制都不会改变,他们的工资都是由财政全额拨付。但是,有一类教师,在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之后,即将被取消事业编制,这类教师就是高校教师。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教师如果在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之后,失去了事业编制,还能算是铁饭碗吗?
有人认为,教师之所以是铁饭碗,就是因为具备事业编制。否则,作为教师,工资收入还不如公务员高,失去了编制之后,稳定性堪忧,当然就不能被称为是铁饭碗了。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失去了事业编制这个身份,含金量可能瞬间就下跌了。可是,在此小编想要告诉你的是,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不一样,作为大学老师,即便是没有了事业身份,这种职业仍然属于是响当当的铁饭碗。
为什么大学教师的职业含金量,可以超越事业编制的限制呢?原因就在于,大学教师的准入门槛特别高。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想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一般情况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就有资格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可是,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没有博士学历,基本上都不具备这种可能性。即便是在一部分欠发达地区,至少也必须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才有资格竞聘大学教师。因此,大学教师的门槛高,即便是没有事业编制,一般人仍然进不来。这就使得大学教师的含金量,主要是基于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而非基于编制。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的收入构成,和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构成也不一样。作为中小学教师,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工资收入。尤其是国家明令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这就使得中小学教师除了工资收入,通常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因为中小学教师除了上课这个技能,通常也不会其他的技能。但是,作为大学教师,除了工资收入,他们还可以通过开展科研,获得科研收入。大学教师讲学,也能够获得收入。很多大学教师的收入中,工资收入的占比反而是最少的。这充分说明了,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事业编制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不管将来大学教师会不会失去事业编制,他们都属于是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