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最新发布,事关沧州所有大中小学

11月25日,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3小时。

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发布会

1

具体内容

>>>>

2021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必修课全覆盖,我省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在发布中谈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1日,文件正式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印发实施,确立了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指导作用。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就切实加强我省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全省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全力推动我省劳动教育落地落实。上下衔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制机制,石家庄市在制定本地区政策措施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南》,全力助推劳动教育细化、实化、科学化。

今年10月份,全省14个地市全部举办了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和培训班,为系统性、全面性推进劳动教育开好局、打好桩。各大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劳动教育主体作用,纷纷制定了本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将劳动教育摆上位置、抓出成效。目前,我省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劳动教育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为统筹推动全省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基础。

>>>>

2021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必修课全覆盖,我省已有10000余所中小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全省教育系统将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本年度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把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考虑在前、部署在先,走好劳动育人第一步。截止目前,我省已有10000余所中小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张家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达到95.7%,保定市达到98.9%。全省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达70.6%,为达到2021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必修课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也积极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2021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河北工程大学印发《关于开设河北工程大学劳动课的通知》及实施细则,划出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硬杠杠。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在突出特色、拓展载体上下功夫,持续开发生动鲜活劳动教育校本课、特色课,努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劳动教育优质课,系统性建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石家庄各中小学探索建立“必修+渗透+校本”三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劳育金课”,共享课程资源。承德市中小学将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满族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开设满族剪纸等特色校本课;

保定易县、沧州沧县中小学将劳动教育课开在自家土地上,开设鹅卵石绘画、学农劳动课。廊坊市第六中学创新探索,开发“一米菜园”项目化劳动教育课程。河北工业大学将劳动教育与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组织开展“1+2+3”工程训练劳动教育。河北地质大学开展“仰山慕水”新生培育计划,开展入学劳动教育。各职业院校坚持质与量并重,依托实习实训课,探索开发了“劳动+”系列化课程体系。目前,我省中小学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已逾百余种,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劳动+专业”双向互动、系统发展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

>>>>

整合资源着力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全省中小学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已建成696所。

全省教育系统将拓展丰富劳动教育场所作为保障劳动教育长效开展的基础工程,围绕校内校外两大阵地,综合采用校内资源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现有实践中心改造提升、社会场所开发、校际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大力拓展劳动实践场地资源,积极探索学校共享、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场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各中小学积极整合校内绿地、操场等资源,建立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开发学生劳动责任田。唐山市建立了市教育局专项划拨,区教育局、学校配套支持的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机制,5年来,全市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达3081万元。石家庄市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了“学校+社会”教育模式,建设“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各行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8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1个,形成一系列集学工、学农及生活技能、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项目,满足学生劳动体验的需要。邢台市临城县将劳动教育场所办在学生家庭,与家长签订“亲子契约”,深入推进“五个一”家校协作育人。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切实承担统筹配置劳动教育资源的职责,充分利用各乡镇板栗种植基地、中华药材示范园、手工业作坊等校外场所,扩充中小学劳动教育场所。

截止目前,全省中小学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已建成696所,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几千余所,高校学生众创空间150余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61所,聚焦生活实践、学农学工、科技创新、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的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初见规模。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渠道,中央《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课时有明确的规定: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3小时。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

协调联动配齐建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劳动教育最生动的“活教材”。全省教育系统聚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难题,创新思路、就地取“才”,采用优秀业务教师兼任,地区劳动技术能手、优秀学生家长特聘,学校间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等途径,持续补短板、强弱项,配齐建强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张家口市明确规定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石家庄市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模式,持续推进“家长上讲堂”、“走进父母工作间”活动,开设家长学生“劳动微课堂”,培养引导学生家长走上讲堂讲课、授课。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合作企业优秀技能人才担任学生职业技能教师工作机制,校企协同培育匠心匠能。各高校积极推进“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探索建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上讲台工作机制,持续壮大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此外,各地各校持续加大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唐山市积极组织开展市、县、校三级劳动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定州市等将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石家庄市纳入三支队伍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我省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补充提质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后续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面加强我省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我厅及全省各地将加快建立劳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快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河北亮点、河北品牌。

以上文章来源于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