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让学生自行砸手机?教育不只有暴力

作者:朱晓帆

12月1日,一中学“3名学生在教室讲台被勒令自行砸手机”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视频中,几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拿着手机砸向地面,老师在一旁说“继续砸”,学生又将手机捡起来再砸了一次。从视频中,不难感受砸手机时班上的凝重气氛。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中小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经见怪不怪。在使用手机的管理上,也衍生出不少学校、老师让学生自己把手机丢进水桶、砸手机的教育方式。尽管方式极端,舆论场上也是批评声居多,但“学生自愿、家长配合”的理由和“为了孩子好”等支持的声音也耐人寻味。

本质上,这似乎是一个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而深究起来,这其实反映了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中所表现出的科技之畏。

智能手机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但知识的不劳而获、内容的鱼龙混杂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造成不良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手机管理始终是令不少老师头疼的工作——砸手机、丢水桶的确能够给自控力差的学生以“杀鸡儆猴”的警示,但即便学生自愿、家长支持,这都是一种暴力教育。

诸如此类的暴力教育之所以会在屡遭批判下,依旧屡屡出现在本应“教化育人”的教学场所,究其根本就是:快速、有效。通过打骂体罚以及摔、砸等有震慑力的行为,迫使学生从生理上产生恐惧,从而达到“听话、好管”的教育效果。而这种所谓的“服从”,并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完全认可,甚至会造成逆反心理。

前不久,清华附小开设的一门修远课火了,研究课题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到艺术赏鉴、古代历史无所不包。在感慨学校老师的“开放”和家长的“费心”之余,是否也应看到,智能手机、互联网在教育层面可以有另一种效果的呈现?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现代人也不应该自绝于现代科技成果。成年人早已离不开手机,甚至还在不断完善着手机的功能,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却对学生使用手机如临大敌,甚至理直气壮地将“暴力砸手机”这类有违理性、有违人情的暴力教育行为视为“为了孩子好”,这并不是信息时代下教育者所应当做出的正确判断。

教育不是单纯地封闭学生的心智,不是将学生镇压于“数理化”等枯燥的题海空间,更不是通过一时的暴力强行让学生“听话”。教育应该是文明而艺术的,无须拔苗助长,更无须回避科技发展潮流,尤其不能种下野蛮与粗暴的种子。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