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童扔凳子砸老师,孩子脾气暴躁怎么“治”?

周末一家人出去吃饭,隔壁桌坐的是两位妈妈和她们的小孩。两个小男孩,应该都是4~5岁的样子。

一开始,两人关系和睦的一起玩IPAD,玩着玩着就有点意见不合了,开始一个抢一个护的推搡起来。两位妈妈急忙将两人分开,并分别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可以跟朋友打架。

其中一个小男孩委委屈屈的点点头算是哄好了,而另一个男孩却明显脾气要大很多。

他首先是放声的大哭,他的妈妈轻声的对他说着什么,随后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大,并将手中的IPAD重重的摔在他妈妈身上。当他妈妈想去抱住他时,男孩不停的挣扎反抗,甚至开始有要在地上打滚的迹象。

动静越闹越大,最终她们匆匆结束了这次不太愉快的午餐,离开了餐厅。

我看了一眼旁边专心地玩奥特曼的娃,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平常偶尔会看到有些孩子不分场合的打滚、哭闹,父母去哄的时候甚至会踢打父母,摔东西的情况,将公共场合变成修罗场。

有些父母耐心不够,就会与孩子硬碰硬。做父母的毕竟比孩子多吃了几十年饭,大部分的情况下都能“以暴制暴”的获得胜利。

有些父母则会选择退让,答应孩子的要求,至少也稳定住孩子的情绪,至于回到家后如何处理,那就不好说了。

但无论是用武力镇压,还是用糖衣炮弹,两种方法其实都会留下后患。

大人利用自己身为成年人,身为家长的优势镇压住了孩子,以暴制暴只能取得暂时性的胜利。其后果可能就是孩子有样学样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起来。

一味迎合孩子,孩子一闹就满足他的要求,不但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叫适可而止,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的,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前不久上了热搜的,幼儿园小孩因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说了两句,就开始朝老师扔凳子的新闻下,评论中这些观点获得了很多网友点赞。

这小孩是不是在家见过大人扔凳子,或者是天生暴力倾向严重。

扔东西肯定不是在幼儿园学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很重要。

没家教。

我不赞成因此就放大这个孩子的行为,武断的判定家长不作为,但他的父母也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小时候稍有不顺心就在地上打滚哭闹,长大一点开始学会摔东西,进入青春期更加叛逆,顶撞父母,成人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无法和平与人沟通交往。

没有哪个父母会愿意看到孩子有这样的未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当你的孩子发脾气时,一定要找准合适的应对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发泄脾气纾解情绪的方式。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孩子形成这种暴躁脾气的原因。

孩子脾气暴躁,可以考虑是否由这几方面的因素引起:

受能力限制

孩子想做某件事,但因为年龄太小、能力限制而做不好,达不到自己心理预测,于是着急生气,因而发脾气。

自我控制能力差

孩子冲动,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这点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引导他进行情绪调节,对孩子未来良好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发脾气可以让他达到目的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被拒绝,但他通过哭闹耍赖、发脾气等方式,家长对他又妥协了,那么孩子会聪明的发现,只要我发脾气,爸爸妈妈就会答应我的要求,他就会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负面情绪的释放

孩子并不是喜欢发脾气,但偶尔也会有需要发泄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偶尔的负面情绪,让他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以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

被过度管教

家长这也不准做,那也不准去,孩子长期心理压抑被束缚。大吵大闹的发脾气也是他表达自己、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跟父母学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家庭矛盾也不会避着孩子,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习惯了用发脾气的方式与别人沟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概括的讲,孩子在3个年龄段时普遍会表现得脾气大:2岁、7岁、青春期。

两周岁左右的宝宝,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

俗话说“七八岁讨狗嫌”,七八岁的孩子,坏脾气是因为好奇心作祟。父母会发现小孩子到处拆卸破坏,近乎偏执地刨根问底,经常还和父母抬抬杠,只是源于他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青春期的孩子爱发脾气,经常和父母吵架。他们身体发育快速,一年长高就可以达到十几二十公分,仿佛与成年人并肩,但心理的成熟却需要慢慢经受体验,显然与身体的发育不同步。一方面,凡事不喜欢家长干预,要自己作主,另一方面内心却依然幼稚,多数时候无法去驾驭和实行自己决定的事情,离不开父母的协助。

开始发现自己的意愿经常和父母冲突,有些父母会被青春期孩子出尔反尔的特性激怒,也会在这段时期变得比较苛刻,因此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压抑感,让孩子更加容易发脾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第一,3岁后,孩子哭闹要坚持原则。

教育家尼尔森说: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温柔而坚定。

孩子在3岁之后,随着大脑发育逐渐完善,能够独立思考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哭闹往往是因为有需求,想要得到某些东西。父母不能随便的妥协,在原则性的事情面前,父母不能让步。管孩子如何哭闹,父母都要用温柔的声音,坚定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第二,家长情绪要冷静,最忌讳硬碰硬。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最不合适的方法就是家长比孩子更生气。

家长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如果是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内独处一下,在外头时,则尽量将孩子带到无人的角落。

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等孩子的情绪缓和之后,再来和孩子谈论刚才的事情,这时候孩子才能够听进父母的话。

第三,同情并鼓励。

小孩的心理其实非常简单与单纯,但同时也无比脆弱,经不起一点的打击。比如孩子尝试着用积木搭高楼却一直不能挑战成功。孩子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能干,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此时如果父母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让他觉得自己不仅不能干,还爱哭。

正确的做法则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其他小朋友也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也无法完全任务。

如此能减小孩子的心理压力与自责的情绪,而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后,父母再进行安慰与引导孩子继续进行挑战则会更有效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多数暴躁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坏情绪的干扰,是一种本能反应。产生坏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坏情绪产生时,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则。

我们在孩子面前不乱发脾气,虽然无法保证孩子一定不会那样做。但只要家长用态度与行动做好榜样,孩子的问题起码不会变得更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